接到瞿式耜的求援,丁魁楚倒也不含糊,他是不認可潞王承繼,但靖江王又算個什么東西。于是出兵擊殺楊國威,擒獲造反自立的朱亨嘉。
此事上奏南都后,經廷議,弘光帝封丁魁楚為平粵伯。
不過弘光做夢也想不到他所封的平粵伯正與廣西巡撫瞿式耜,密謀擁立他人為新君。
瞿式耜是東林黨人,也是東林大宗師、江南文壇領袖錢謙益的弟子,早年曾為戶科給事中,后與其師錢謙益參劾溫體仁、周延儒等早貶削,與其師一同罷歸常熟。
無官可做的瞿式耜于常熟每日以詩酒自遣,過得甚是瀟灑。后來李自成攻克北京,潞王于南都登基。于東南毫無根基的潞王為了盡快鞏固朝廷,極是信任東林黨人,所以在其師錢謙益的舉薦下,瞿式耜被任為應天府丞,后來又在錢謙益的一番努力下,升右僉都御史,出任廣西巡撫。
當初錢謙益等無奈放棄去鳳陽擁立唐王是因為潞王被北兵護著過了江,雖說潞王登基之后將朝政都交給了東林黨人,但卻也偏用北來諸將及順案逆案等官,最終逼得首輔史可法出外督師。
這件事讓錢謙益極為氣憤,對于當初擁立潞王為帝頗感后悔。身為學生的瞿式耜對于老師的心意肯定是清楚的,并且在他眼中也一直認為能夠承繼大統的必須是先帝崇禎最親宗室,也就是神宗嫡親血脈,故而他認為福藩、惠藩、桂藩、瑞藩這四位神宗嫡嗣才有資格成為大明新君。
福藩這邊因為當年鄭貴妃原因,瞿式耜肯定是不愿擁戴的,而且福王下落不明,多半已經死了。
瑞王朱常浩原封陜西漢中,崇禎十六年李自成攻入潼關,常浩逃到四川重慶;次年張獻忠軍攻克重慶,常浩全家被殺,瑞藩便算斷了。
但惠藩、桂藩尚在,因此怎么輪也輪不到一個遠宗潞王。
靖江王朱亨嘉的造反讓瞿式耜意識到,不僅宗室對于潞王不滿,天下也有很多人對潞王承繼大統不滿。
并且南都方面近來無論施政還是國策,都有極大問題。朝堂之上黨爭不斷,朝堂之外濫封勛爵,引狼入室。朝廷賦稅重地江南也是奴變四起,而奴變肆虐月余,南都竟無一兵一卒出,也無一計出,當真是讓遠在廣西的瞿式耜憂心腫腫,擔心再這樣下去大明不是亡于流寇,而是亡于自身。
這一切亂象的根源,瞿式耜將其歸結在潞王得統不正。
倘是神宗嫡系血脈為帝,天下人又豈有不服,豈有不從的?
不管是惠藩還是桂藩登基,恐怕都不會有左良玉引軍東下這場大禍。左良玉不東下,又豈會有后面的史可法出外。史公不出外,朝堂豈能如此混亂,以致小小奴變月余便成糜爛之勢,動搖國本。
憂國憂民的瞿式耜在平定靖江王叛亂后,終是決定另擁新君,以澄清當前混亂,開大明氣象。
他首先想到的新君人選肯定是惠王朱常潤。
可是一番接觸下來,瞿式耜發現惠王并非可立之人,因為其同潞王一樣都崇信佛教,并且還舉辦過皈依之禮,整日禮佛參禪,不通人間事理,對朝政一無所知。
這種人立為天子,哪里會有什么擔當。
惠藩不行,剩下來的便只有桂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