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偉心里不免有些過意不去,不過表面上還是斬釘截鐵的表示他一定會帶領滴滴堅強的活下去。
劉志平對程偉表現出的決心很是欣賞,對他大加贊譽,甚至表示,滴滴如果缺錢,企鵝一定鼎力相助。
程偉感動之余也只好敷衍,他現在哪里還敢拿企鵝的錢?
對于廣大的網約車司機來說,大黃蜂跟快的合并自然不是什么好事情,之前兩年可以說是跑網約車的黃金時期,一臺十幾萬的私家車跑上三個月就能回本,如此恐怖的收益讓許多原本做生意的老板都來跑網約車,可想而知對于普通私家車主來說吸引力有多大。
雖說最近這半年時間,大黃蜂、滴滴、快的、優步都大幅削減了補貼金額,不過各國平臺的抽成都在8%以下,網約車市場也都培養起來了,下單的用戶多了起來,跑網約車還是能賺到錢的,許多兼職司機每天跑上幾單就能把油錢賺回來,何樂而不為?
但是,現在大黃蜂跟快的合并,之前的福利恐怕就要隨之遠去了,好在滴滴跟優步還沒有合并,對于網約車司機來說,情況還能接受。
就在萬眾矚目中,大黃蜂跟快的合并的談判會議終于有了結果,雙方合并之后,大黃蜂占據新公司62%的股份,快的占據38%,至于雙方的持股人跟投資人也都按照占股比例將股份進行變更。
另外在人事方面,呂傳韋團隊出局,除去一小部分高管在新公司有任職之外,其余高管都只能黯然退場。
這倒不是方黎的決定,而是雙方投資人經過商議后的結果,顯然大家對于呂傳韋團隊都不怎么信任,畢竟最開始快的市場占有率可是第一,隨著滴滴跟大黃蜂的進場,快的只能屈居第三,相比之下投資人顯然更加愿意相信,后來居上的孫華楠團隊。
其實在方黎看來,投資人的這種看法未免有失偏頗,大黃蜂跟滴滴之所以能夠后來居上很大程度上是因為QQ跟易聊有很強的導流能力,而阿里作為電商平臺,不僅無法向快的導流,甚至還要靠快的引流,這大大提高了快的的獲客成本。
然而資本市場就是這么殘酷,投資人有時候甚至會很迷信,并且天然喜歡數據上更精彩的一方。
雙方完成簽字之后,新公司的名字也改成了“黃蜂快的”,不過就在孫華楠準備進行工商注冊的時候,方黎卻把他叫到了辦公室。
“工商注冊先不急,我還有個驚喜想要告訴你。”
孫華楠一開始也沒在意,不過當方黎對他說:“準備一下,把你的談判小組再聚集起來,還有一場硬仗再打。”
“談判小組?硬仗?難道是......”孫華楠不由目瞪口呆。
方黎鄭重道:“沒錯,就是滴滴,不過這次談判盡量低調一些,先不要透露出去,最好能夠等到談判結束再公布,以免節外生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