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納·措恩點頭道:“當然,我還記得當時華夏尚未成為國際計算機數據通信網CSNET的成員,因此計算機只能先通過卡爾斯魯厄大學的“中轉”才得以與國際互聯網進行連接,沒想到再次來到這里,已經發展到今天的地步,真是不可思議。”
現場不少觀眾聽老外這么說,不免心中涌起一股自豪之情,是啊,誰能想到當初一窮二白的華夏能有今天呢?別說老外,其實就連許多老一輩都覺得不可思議。
主持人又繼續道:“您還記得當初發出第一封電子郵件上面寫了些什么嗎?”
“我記得上面用英德兩國語言寫了兩段話,用漢語翻譯過來,大概就是:跨越長城,走向世界,當時王教授跟我溝通時,我能感受到他們渴望跟外界交流的心情。”維納·措恩道。
主持人朝著方黎所在的位置看了一眼,又道:“昨天的開幕式您應該在場,我們一號首長引用了我們華夏年輕企業家的一句話,擁抱世界,展望未來,您覺得這符合華夏當下的實際情況嗎?”
還沒等維納·措恩回答,現場不少人都看向了方黎,有羨慕嫉妒的,也有看熱鬧的,阿里馬明顯臉色微變,不過很快又恢復了。
維納·措恩倒是很配合:“當然,我個人所親歷的互聯網發展過程就經歷了深刻的劇變,因此很難想象互聯網在10年之后的面貌,但華夏互聯網一定會迎來更恢宏的發展。”
按照慣例采訪了老外之后,就輪到自己人了,在主持人跟現場觀眾以及媒體記者的熱烈掌聲中阿里馬閃亮登場。
主持人在其落座后問道:“馬總,最近很多人都在討論華夏的經濟,認為變得越來越乏力,很多企業家也在擔心,經濟增漲會越來越緩慢,生意越來越難做,您是怎么看的?”
阿里馬不假思索回道:“拉動華夏經濟的有三駕馬車,其中兩駕——投資和出口,政府做得最得心應手,但是搞消費他們沒辦法。消費是企業家做的事,消費成熟,才意味著市場經濟的成熟,華夏的內需遠沒被挖掘出來,這是個緩慢的過程,投資和出口拉動經濟是快,但快的吃完了,華夏就要適應這種慢。其實現在也不慢,5到6個點的GDP增漲,慢在哪了?”
方黎跟雷布斯對視一眼,下意識的感覺就是:這貨飄了。
然而這還只是開始,主持人又問:“看來馬總是對消費拉動經濟很樂觀啊,但是國外很多地方曾經靠消費拉動,隨后經濟就又陷入了停滯。”
阿里馬身子往沙發上一靠,繼續道:“但是沒有一個國家像我們這樣擁有十三億人口,同時還擁有那么強的消費能力,未來5年到15年,消費時代一定會來臨。我們有那么多年輕人,應該鼓勵大家消費,消費是對未來的信任。”
此言一出全場嘩然,現場不少記者都是躍躍欲試,可惜這是采訪環節,還沒輪到他們提問。
主持人追問:“但是馬總,這會不會導致華夏也像其他很多國家那樣,經濟會陷入一個漫長的停滯期,進入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