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改行?你們心里沒點逼數嗎?當初是誰封了勞資的店?現在想起勞資了?滾尼瑪,以后別特么再打電話過來,勞資要去搬磚了!”
有的商家則是對店小二一頓冷嘲熱諷,畢竟當年他們可是被店小二整得夠嗆。
“呵呵,當年要打假的是你們,現在要我們售假的還是你們,人話鬼話都讓你們說了。”
在領導的壓力之下,店小二只能陪著笑臉,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只要能把這幫人弄回來,完成任務就行。
“您好親,聚劃算是一個全新的平臺,采用的是拼團的方式......”
“行了,不就是抄襲拼多多嘛,還這么大聲說出來,很光彩嘛?我已經在拼多多上開店了,吃屎吧你們!”有些商家至今對淘寶還是怨念深重。
當然,大多數商家還是比較理性的,要想我們入駐聚劃算也行,總得給點優惠政策吧?不然憑什么相信你們的誠意?萬一又是把豬養肥了殺呢?
無奈,張永只能授意下屬承諾給這些商戶直通車宣傳,一些規模比較大,商品價格直接對標拼多多的商家,甚至還有達到多少單的獎勵。
不過,即便如此,張永絲毫也沒有感覺到輕松,因為商家的問題暫時得到了解決,但是顧客的問題依舊存在。
顧客對于商品的期望值過高,無疑是聚劃算當前最讓張永頭疼的問題,他總不能在做推廣的時候告訴用戶:這個平臺都是便宜貨,便宜沒好貨,購買時做好心理準備,吧?
這不是明擺著告訴用戶,聚劃算是個賣假貨的平臺嘛,可是真正的物美價廉又那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拼多多是怎么做到的呢?”張永自言自語的說了一句,雖然很不情愿,但又不得不承認,在這方面拼多多把握得很好。
經過一番調查,張永發現拼多多的推廣并沒有像許多互聯網公司那樣,投放在線上平臺,而是投放在各個地方臺,有的甚至就是縣級電視臺,這些縣級臺雖然收視率不怎么樣,但是他們的目標群體都是當地的中老年人。
這些人也是最近兩年才開始學會使用智能手機上網,他們對于商品的質量要求并不高,但是對價格又相當敏感。
他們對于九塊九包郵的商品天生沒有抵抗力,就好像一些路邊擺攤抽獎的騙局,往往都是收購一些假冒偽劣商品在這些縣城鄉鎮擺攤,吸引這些貪便宜的大叔大媽們,看似不起眼的生意實則老板都賺得盆滿缽滿,由此可見下沉市場的需求,其實還遠遠沒有得到滿足。
相較于這些路邊攤,拼多多這樣的網絡平臺對于這些用戶群體的吸引力自然不言而喻。
張永不禁恍然,他似乎冥冥之中已經觸碰到了拼多多的核心商業邏輯,這不禁讓他大喜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