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獨留兩個硬紙箱總讓人有沖動想把它們一起帶走了事。
到再帶它們的難度卻不在于重量,而在于體積上實在沒法弄。
把紙箱弄扁放進行李箱也不是不行,但弄扁后再想恢復原樣當“收納箱”可就不太好用了。
所以最后兩人便索性達成了一致,那就是以后有機會再來取它們。
反正不算今天,這節目在島上還要呆六天。
這島上除了四名嘉賓外有沒有別人,只要把它們放在遠離海邊一點的位置,應該就沒啥可擔心的了!
在返回營地的路上,沈顧作為男生并沒有去起前頭“開路”的作用。
相反,在和蘇子清簡單商議之后,是由蘇子清走在前面,沈顧拖著兩個行李箱在后面走。
之所以這樣安排,是沈顧覺得以兩人的體力來講,他若走前面,便很可能和身后的蘇子清漸漸拉開距離。
還不如他在后面跟著蘇子清走,這樣兩人的行進速度也能夠同步一些。
以免他走在前面,還要經常回頭看蘇子清的情況!
況且,這條通往營地的路雖不好走,但之前畢竟已經走過了。
除了那頭已經被或熏或煮,再或被儲或埋的野豬外,前方應該也不會再出現什么危險。
所以也無需沈顧這個男生如探索般的那樣“開路”,就這樣拖著行李箱跟著蘇子清走就好!
在兩人分配所拖“行李箱”的時候,沈顧和蘇子清各選一個自己的行李箱拉肯定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輪到分配誰拿周楊和吳佳怡兩人行李箱的時候,一向高智商也很聰明的蘇子清卻是犯了猶豫!
因為她肯定不想幫吳佳怡拿行李箱,并且還有點擔心萬一這行李箱在路上不小心磕了,碰到了什么的,再被吳佳怡懷疑她故意這么做的。
可要把吳佳怡的行李箱交給沈顧拉,那到營地之后,無異于名正言順的給了吳佳怡一次感謝沈顧幫忙的機會!
最終,早從書上學過“兩斃相衡取其輕”的蘇子清,還是選擇了拉自己和吳佳怡的箱子。
這樣選,她給沈顧的理由是:
“我想借此緩和一下和吳佳怡的關系。”
這句話其實相當的高明,因為這樣既讓沈顧對她這樣“主動改善關系”的行為感到高興。
又為之后萬一出現“意外”,準備好了“退路”。
盡管蘇子清心里,也并未想要故意去制造“意外”以給吳佳怡口實。
但她還是未雨綢繆的先這么說了!
并且她要緩和的“關系”為何需要緩和,這里面的原因沈顧也心知肚明。
只是沈顧也并不會傻到問:
“你倆的關系為何變得不好?”
所以只是一次選箱子拉的看似“小事”,也導致兩人在選完返回營地的一路上,一直是“各懷猜測和心事”,使得路上兩人并沒有再多說多少話。
反正有需要拉兩個箱子,路又有幾小段不太好走做掩飾。
兩人間話少也沒太感到尷尬。
對話里出現頻率最高的話語莫過于:
“這段路不好走,你小心點。”
“放心,慢一點就沒事了!”
這些之類的話。
然而有些事,即使主觀上已加了小心,卻往往事與愿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