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在我跟醫生把葉翎抬到樓上的時間內,
有人從我們視線之外的這個地方,拿走了槍。
而這個人并不是張葉,也不是葉翎。
那么,會是誰呢?
按照現在的情況推斷,很有可能拿走槍的那個人就是殺害路曉的兇手。
由于槍擊事件發生的時候,在場的人數較少。
所以我們可以假定,這個人偷聽或者偷看了槍擊事件的發生。”
“你為什么要這么想?”醫生不太理解唐川的想法。
唐川這邊當然是有自己的想法。
昨天晚上,他在外邊碰上女仆求救之后,急忙進去。
見到了受傷的葉翎,并且接受葉翎的請求,不要讓這件事泄露出去。
他就站在大廳的門口,攔截聽到槍響過來查看的人。
也許是那時候時間已晚,過來查看的人只有一個,就是路曉的老嫂子。
雖然對這個人物了解得不多,但是之前唐川有聽說過路曉與老嫂子之間有矛盾的事。
只要有矛盾,那么就可以演化成殺人動機。
那么從事實推算,老嫂子是有可能聽了唐川一番忽悠的言論之后,并沒有離開。
而是躲在暗處,等待人去樓空,然后乘機撿走了張葉掉在長沙發底下的手槍。
這樣一來,很多事情就能夠解釋清楚。
從娛樂船艙到路曉的房間,路程肯定要比他上樓近很多。
所以兇手在沒人在的時候,拿走槍,然后跑到路曉的房間中,就能股殺死路曉。
之前唐川還有一個疑問就是,假如路曉是在熟睡,那么兇手是怎么能打開房門呢?
游輪上的房間,都是酒店式刷開的那種智能鎖。
沒有房卡是絕對進不去的。
房間也裝有了鎖鏈。
女生一般睡覺的時候都會講鎖鏈掛上。
而路曉的死亡現場,門鎖也好,鎖鏈也罷,都完好無損。
這就是說,兇手并不是暴力進門的。
假如兇手哄騙路曉開門,那么兇手掏出槍的時候,路曉或多或少都會掙扎一下。
但是實際情況中,房間中沒有一定掙扎的痕跡,連劇烈活動的痕跡都沒有。
那么什么樣的情況才會出現路曉自己開門然后又死于平靜呢?
那必定是熟人作案。
路曉在經過張葉威脅的事件之后,有很長一段時間,都疑神疑鬼的。
并且有被害妄想癥,一度處于精神緊繃的狀態。
這種情況也表明了,路曉不可能會輕易相信陌生人。
那么種種情況可以推論,兇手大概率是熟人作案。
而老嫂子的作案嫌疑最為突出。
唐川心里所想只是推理,還沒有證據,所以不能夠講給女仆和醫生聽。
免得兩人聽完之后,泄露出去導致打草驚蛇。
于是他想了一個理由來回答醫生的疑問。
“因為,女仆可以確定手槍掉在了人們看不到的長沙發下面。
所以,幾乎不太可能會被人無意間發現。
能夠拿走手槍的人,必然知道手槍在什么地方,因此這個人需要到過現場,
或者目睹槍擊事件發生的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