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觀眾們不斷的在彈幕里表達不滿,這一天的直播在葉翎敲代碼的聲音中,也是宣告結束落下了帷幕。
“第三天結束了,可我還記不住人名,分析劇情什么的我沒能力,就看看大佬們是怎么說怎么分析的吧。”
“分析個錘子,現在我看誰都像是兇手,今天吃飯的時候,思考劇情,我忽然興奮的對我爸喊了“果然是你殺的人”!
你們猜怎么的?在我爸愣了零點零一秒后,他就抽出了自己的皮帶,我直接被我爸打的現在都還屁股痛。”
“哈哈哈,樓上你入戲太深了,不過有一說一,劇情確實燒腦,直到現在,我也沒有絲毫頭緒。”
“我想聽吃屎哥發毒誓,最近吃屎哥都不活躍了,估計是吃了陳年老屎,中毒送醫院了嗎?”
“誰說我中毒了?滾!”
直播間的畫面再次來到了野貓恩愛時間。
而觀眾們。
自然也是按照慣例開始了各種分析總結。很多人都是覺得葉翎有問題,或者是懷疑其他人的言論。
不過。
在一片胡亂猜疑當中。
有一個觀眾非常長的評論。
卻是吸引了其他觀眾們的注意,紛紛對這個觀眾驚為天人。不因為別的,實在是這個觀眾的分析評論含金量著實有點高。
“我已經研究了好幾個小時,現在,讓我來給大家分析一下,這三天的劇情吧,你們看了一定會有所收獲。
首先第一天的晚上,關于管理員到底是被何人所殺,我們通過了葉翎的口已經得知,管理員是交換殺人游戲的目標之一。
因此殺死他的兇手,大概率是游戲參與者,十三個住戶當中的一個,不過,嫌疑最大的在我看來并不多。
我優先懷疑的對象,是張葉樓上的住戶,張葉住在302,所以嫌疑很大的人應該就是女會長還有中年兒媳以及外科醫生了。
女會長的嫌疑比較小,中年兒媳的嫌疑最小,因為兩人都有家人一起居住,所以嫌疑最大的是獨居的外科醫生。
至于其他住在樓上的人,因為沒有參與會議,沒有摻和殺人游戲,我覺得應該不會被安排成為兇手。
后面那些人鏡頭那么少,也算是證實了我的猜測。當然,在沒有參與會議的人中還有個非常特殊的角色紅姐。
我之所以沒有將她列為嫌疑人,是因為我覺得按照一個優秀編劇的設定,殺人者必然會被安排在十三個參與會議的人當中。
耶穌有十三個門徒,里面出了猶大這個叛徒,我覺得葉翎老師在設計劇情的時候,應該是參考了這個背景。
所以紅姐并沒有太大的嫌疑,兇手大概率還是出在十三個參與會議的人當中,第一天嫌疑最大的人是外科醫生。
當然,第二天的劇情,直接就推翻了我的猜測,繼管理員死亡之后,外科醫生想要殺死的人也是離奇死亡,這自然不是巧合,在我看來,兇手從始至終都是一個人,那人想要強制開啟交換殺人游戲。
是的,不是什么殺一堆人,掩飾自己想殺的人,從這個兇手的種種行為推斷,他或者說是她只是單純的享受殺人快感而已。而且,她還想要借助這個游戲,讓其他人,也體驗他〔她〕感覺到的快感。
這一天發生的事情不多,我能夠收集到的線索有限,倒也是沒辦法做出分析,只能是從心理層面分析兇手。
大概擁有一個畸形的童年,或者遭遇過什么重大的打擊,因此,我懷疑的對象就是住在二樓的路曉或者是三樓非常病嬌的陳嬌了。
陳嬌這一次的角色設定,說實話,真的有毒,不僅神神秘秘,而且還很讓人感覺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毛骨悚然感。
不過。
角色人設也不好多做評價。
單從劇情分析上看。
我覺得嫌疑最大的還是路曉。
你們沒看錯,我說的就是路曉,你們的女神,看似存在感很低的一個人,但實際上嫌疑卻是并不小。
我之所以說她的嫌疑很大,原因是因為她經常莫名其妙的受傷,或許大家覺得這可能是她去殺人的時候被受害者反抗說導致的,可大家卻是忽略了一個問題,不知道還記不記得第一天直播開啟的時候。
那時候路曉是跟張葉一起出現在鏡頭里的,當時的路曉,是帶著一個男人,也就是她在這一期說擁有的男朋友。
寫劇本的優秀天才,不會設計無意義的人物,哪怕只是一個沒有名字的人,可出場在第一個鏡頭里就很不簡單。
這或許是某種暗示——路曉有男朋友,身上經常奇怪的傷,兩者結合,不難推導出路曉是遭遇男朋友家暴的受害者這一個信息。
家暴最容易讓人心理扭曲了,或許正是因為遭受虐待,然后碰巧,在一次會議上大家提起了殺人游戲。
這才讓她變成了殺人狂。當然,這只是我的猜測,大家也別問為什么,路曉不去殺自己的男朋友。
有個病嬌斯德哥爾摩綜合征,斯德哥爾摩效應,又稱斯德哥爾摩癥候群,或者稱為人質情結或人質綜合征。
是指被害者對于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所以她下不去手殺男朋友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