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白石灰清晰劃分出的彎曲賽道終點各自擺放著標靶。
每位參賽騎士必須在規定的位置向標靶射出箭矢。
當騎在馬背上的三支箭矢射完,再下馬原地射出剩下的三支箭矢代表比試結束。
而這一切,都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
三位騎士這時可沒有心思享受看臺觀眾的歡呼。
他們必須準確走在自己賽道上,再在關鍵位置射出箭矢,還要射中射準,這需要極大的專注力。
畢竟騎在馬背上射箭本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還必須要注意腳下賽道。
這是非常考驗參賽者弓箭術實力的一項比試。
有時候能射中標靶就已經是勝利了。
“嗖...”
“嗖...”
“嗖...”
很快,第一組登場的三位騎士分別射出自己的第一箭。
不過他們沒有心思去看自己是否射中,而是將注意力專注于腳下的賽道,在下一個標記點再次射出了箭矢。
終于,在三位騎士各自射出了原地最后一支箭矢后。
三人不由齊齊大松了口氣。
相較于“馬上長槍比武”和“團體近身比武”這兩樣需要對抗,而且極容易出現傷亡的激烈賽制看來。
“射箭比武”賽制相對文明了不少。
不過實際上,“射箭比武”賽制其實所需要的參賽騎士們在弓箭術上的技術技巧能力要求最高。
當最后一位騎士放下手中長弓。
賽場周圍的官方人員立刻開始上前統計起了三位騎士的成績來。
很快,三騎士成績被展示了出來。
原地射箭比試項目成績,三位騎士不相上下。
但在騎馬射箭比試項目成績,三人就有些慘不忍睹了。
兩位騎士各有一箭脫靶,這是嚴重失分行為。
另一位騎士雖然沒有脫靶,但其中兩箭射在了標靶邊緣,另一箭堪堪射進了標靶圈內。
如此比較來,第一組的勝利者就顯而易見了。
正是那位在騎馬射箭比試項目中沒有脫靶的那位騎士。
隨著擔任比武大會負責人的御林鐵衛隊長“巴利斯坦.賽爾彌”高舉起這位獲勝騎士的手臂時。
看臺上的觀眾們再次發出了漫天的歡呼聲。
當獲勝騎士騎在馬榮耀接受了全場的歡呼后離去。
新一輪比試者的轟隆馬蹄聲已經從遠處迅速傳了過來。
時間緩緩過去。
天色已經過了正午。
今天天公作美,溫暖陽光照耀大地,天氣很不錯。
看臺上的無數觀眾絲毫不覺疲憊。
一陣陣歡呼聲不斷。
整個賽場的氣氛充滿了熱烈激情。
比武大會活動中心處。
聽著隨著遠處賽場上再次傳來的漫天歡呼聲。
他只得又一組三人騎士隊伍分出了勝負。
于是伸手摸了摸正在不斷拿大腦袋蹭著自己的“蘿卜”修長的馬臉。
摩根翻身上馬,向著前方賽道口走去。
這次“射箭比武”賽制一共有二十七位騎士或是被貴族擔保的戰士參與其中。
至于為什么比獎勵更好,更重要的“馬上長槍比武”比武賽制的十六人還多出十一位參賽人員來。
一是因為:“射箭比武”賽制不需要參賽騎士們正面對抗,不會輕易受傷,更沒有死亡的危險,足夠安全。
二則是因為:“射箭比武”賽制失敗者不會像“馬上長槍比武”賽制中的輸家那樣,失去自己的盔甲和馬匹,足夠有保障。
雖然這項賽制所需要的弓箭術能力技巧極高。
但綜合比較起來,卻是一些實力不夠強大,身家不夠富裕,或是一些出身高貴從沒有見過鐵與血的貴族騎士們的最好選擇了。
因為只要參與比武大會,就是一種拿的出手,說的出口的榮耀榮譽。
這次參與“射箭比武”賽制的二十七位騎士,每三人一組,就是九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