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也沒什么感覺,不是說唱的不好,主要因為駱濤聽慣了京劇,聽這么接地氣的戲,真不適應。
京劇之所以受眾面廣,其中有太多歷史原因,但說真的不接地氣,離了京津冀的老百姓,在全國也就只有那些文化人聽,京劇太高雅了。
豫劇就恰恰相反,它就特別接地氣,從唱腔到臺詞,包括演員的服裝造型,就特貼近底基層的老百姓。
中原之帶的老百姓聽豫劇,唱豫劇,就是他們的生活的一部分,可以說不分男女老少。
全國沒有多少戲劇劇種,還在扎根農村,服務農村。
二十一世紀有上千上萬人聽大戲的,豫劇絕對頭一份。
劇院提高了藝人,也困住了藝人,從哪來還要回哪里去。
所以都說高手在民間,他們賣藝就是為了吃飯,劇團的演員就可能分化成兩極。
……
駱濤也是受老張頭的影響,倒是很喜歡豫州的另一個地方戲——越調。
申鳳梅先生唱的諸葛亮的戲。
這是位梨園的女先生,她扮演的諸葛亮,有著“中原活諸葛”的美稱。
其臺風瀟灑,吐字清晰,以聲帶情,行腔婉轉,聲音寬厚有力,質樸豪放。
“東風駘蕩百花開,越調重興多俊才,香滿春城梅不傲,更隨桃李拜師來。”
建國初就帶團進京匯演,得到業內外人士一致贊譽。
并拜師馬連良先生。
1980年由北影廠拍攝的戲曲電影,《諸葛亮吊孝》駱濤也特意去買了一份回來。
聽完就是佩服,對駱濤的胃口比聽馬派有感覺,真的是活著的“諸葛”。
可惜無緣當面,有機會一定要登門請教下。
“何姐,您這一大早有什么高興的事,都唱起了戲。”
駱濤來這院子里,是來看看那些字畫,他現在沒事都是一天兩趟來檢查,以此來充實自己的時間。
“駱先生早,俺沒什么高興的事兒。這屋俺都打掃好了,一點灰兒都沒。”
駱濤的突然到來,可是嚇了她一跳,手握著大掃把。
“高興就唱,沒事兒。這兒也不要天天來打掃,常常記得通風就成,還要防著石榴那個小東西進來。”
駱濤這語還沒落地,說曹操曹操到,這小東西真聽不懂是說它。“您忙著,我的去看看。”
一個箭步過去,嘴里還說著:“石榴,出來。這一次再敢犯錯,老子就把你送人。”
上次這石榴犯錯的場景,駱濤現在還歷歷在目。
它在無法無天了,居然敢在那小葉紫檀的桌子上大小便。
這可沒把駱濤給氣壞了,那一天圍堵了它幾個鐘頭,逮住拿繩子就栓了它半個月,餓了一頓。
直到牽它往這院來,它拼命拒絕那勁,駱濤也放心把它給放了。
沒想到啊!這貨就是狗改不了吃屎,今兒個又被自己及時給逮到了。
駱濤也是很給它面子,采用了先禮后兵,可惜這招沒用。
不親自上手,它是不知道你的天威。
【月票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