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其它的一些稱呼,我個人還是很喜歡我曾經自稱的民營企業家這個頭銜。”
“看來你對外面人說的財神爺和閻王爺都不是很喜歡。”
面對她的發續發問,駱濤也是不含糊,幽默的回道:“哎呀!這兩個都是人死后才封的,……我還想活到一百歲呢!”
駱氏幽默再一次展現它特有的魅力。
“哈哈哈!有沒有人跟您說您很幽默?”
“我以前并不幽默…………我夫人能嫁給我,就是因為我幽默。列說:‘幽默是一種優美的、健康的品質。’
恩說:‘幽默是具有智慧、教育和道德上優越的表現。’我希望所有人的生活都充滿著幽默。”駱濤又是一番引經據典,這徹底把這位榮大記者征服了。
接下來的采訪就更加的輕松愉悅,留她吃了一頓家常便飯。
轉天京城報就刊登了一篇名為《中國下海第一人——駱濤》,這個噱頭直接把送駱濤上天。
中國的改革開放一共有兩次大規模的下海潮,分別是1984年,這一年也被稱作是中國現代公司元年,和1992年這個時間段,那些九二派就是這年下海的。
其實在鵬城設立就有了人下海,但那時候人很少,后來也沒有一個出名的。
下海的浪潮真正興起,是1983年上面出臺“停薪留職”這個政策之后,有了這層保障,里面的人才想著出去看一看。
從這一年開始這下海的人數那是逐年遞增,特別在1992年這個時間點,下海成了一個時髦詞匯。
這一頂虛榮就這么大張旗鼓地扣在了駱濤的頭頂,此后他就是想摘也摘不掉了。
一連數日,全國上下的報紙都在宣傳駱濤和他一手創辦的西昌,后來就連國字號的口舌,發聲筒也加入了進來,采訪了駱濤本人。
這個月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個月份。
為了從忙碌中偷出來一些閑時光,駱濤不得不閉門謝客,讓西昌頂在前面,只有這樣他才能騰出大量的時間去做一些他自己喜歡的事情。
本以為可以好好休息一陣子的駱濤,萬萬沒有想到,麻煩事一個又一個接踵而來。
這一日就有報告說:有人要來西昌參觀學習。
再一日雪花般的信封和不要話費的電話,就從四面八方匯聚到京城的西昌樓。
這次可是比上次駱濤發表《我要上學》那篇小說帶來的影響力還要大。
看到如雪般的信封,駱濤才真正知道這個年代的民眾是那么的渴望得到財富。
全民的商業偶像的對象,也漸漸從小日子的松下幸之助走向他們自己人的駱濤。
駱濤雖然沒有說什么驚天動地之語,但他開了一個先河,就是不在條條框框內也可以蓬勃發展。
就憑這一點便能激勵一大批熱血青年。
可惜他們太單純了!!!
【月票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