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時間的消逝才使我們注意到時間。
1988年的腳步很突然地邁了進來。
所有人都沒有太在意,所有人都沒有來得及在意,它就來了。
1988年1月1日。
這一天是陽歷年的元旦,也是一年之始,這個時間是新中國成立后才確定下來的。
至于民國時期,歷法也是采用陽歷,不過,1月1日這一天是代表“新年”,而不是特指元旦了。
這段時間南北、官方和民間采用的歷法都不一樣,直到民國中后期上面采用強制措施的時候也基本確定。
這個時期的“元旦”規定假期,應該是有史以來元旦假期最長的,一共長達七天。
但傳統意義上的“元旦”是指正月一日,這個時間是從漢武帝時期開始,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這一天京城最具有代表的天案門城樓正式對外開放。
趁著這個機會,駱濤攜家人也早早登上了城門樓。
駱濤也算是宮里人,但這也是第一次站在城門樓上向南遠瞭長安街,天安門廣場,……中軸線。
站在城門樓下往上看雄偉壯觀,現在站在城門樓上的往下,大有“一覽眾山小”的豪邁。
由于駱濤和朱霖都屬于名聲在外,他們帶著孩子并沒有在城門樓上待多久便悄悄離開了。
回到家,駱濤就指著小十月嘟囔著:“就你要去看,現在好了,帽子都擠掉了。”
小十月抱著保溫杯,一點不在意的說:“我那是不喜歡戴帽子。”
“好,你有理。”
父子倆在家吵了幾句嘴。
沒想到直接引發了南方的“蛇口風波”,新思想和舊觀念的一次激烈的碰撞。
這是這一年的1月13號在蛇口招商大廈內,一群專家學者和青年展開的一個座談會。
說是一場風波有點大,但這場座談會真實展現了八十年代后期,中國民眾一些觀念的轉變,特別是青年一代。
讓這場“友好”的座談會變成“風波”的點,是一些專家學者認為有個別人去鵬城是帶有不好的目的,就是為了在別人創造的財富中撈一把。
而青年一代則不認為,賺錢只要沒有觸犯法律,無所謂過錯。
有些人去蛇口的直接動機是賺錢,但客觀上也為蛇口建設出了力,他們并沒有什么不好。
這就是這場“風波”的焦點,沒有什么激動人心,就是一場新舊觀念的一次應該是屬于試探性的碰撞。
真正的碰撞還沒開始,但一直都在悄悄地醞釀中。
駱濤非常喜歡報紙媒體能多報道一些國內改革的話題。
15日,上面對住房制度進行改革,史稱“房改”,會上決定住房要實現商品化,中國真的要走進房地產時代。
這個會議剛剛結束,文謝禮就急忙帶了一車造訪駱家。
“我說謝禮你今兒怎么想著到我這兒來了?”把他請進待客廳,上了茶,駱濤便明知故問道。
“哎喲,我的好哥哥,你就別打趣我了,我來干什么?你還能不知道。”
他自前年底隨著他母親來京,這一年多以來大部分時間都留在國內,尋找商機。
他在京創辦的大象牌方便面廠,別看成立的時間短,可名氣大,在京城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好吃談不上,一般般,主要是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