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拉姆殘彈0司令”
“真是不留情面啊讓潛艇部隊分散突圍,還活下來的人就投降吧。”aeu的艦隊司令不再看窗外,撫摸著帽子上aeu的標志。“還以為能堂堂正正的打一次現代化海戰呢,沒想到,是對面告訴我們真正的現代化戰爭出現代差之后是怎么打的啊。
沒必要送死了,抗住這一波之后,就投”
還沒說完,aeu的艦隊司令就隱約聽到了好幾聲沉悶的撞擊聲,下一瞬間他的視線就被耀眼的白光吞沒了。
在第三波打擊中,aeu艦隊的大型戰艦被重點關照,作為無線電發送最密集的旗艦航母更是被分配了十二枚玄武巖ex,除去被擊墜的兩枚之外,十枚玄武巖ex先后鉆進了大型潛水航母的艦內爆炸,在一秒鐘內就把這艘造型優美的潛水航母炸成了緩緩沉沒的海上火炬。
“司令,要展開第四波攻擊嗎”
“不,勸降吧。他們水面艦艇已經沒有反擊的能力了。”沖田十三搖了搖頭,走出艦橋,走到翼橋上,看著艦隊后方從發射導彈的煙霧中緩緩駛出來的火力投送艦,心里感慨萬分。
過飽和打擊這種東西,人類歷史上也就在第三次世界大戰初期,各個大國庫存充分的時候才出現過一小段時間。同樣,在那個時期,全人類的海軍總數驟降到了原先的不足十分之一。
之后就沒人玩過飽和打擊了,因為都玩不起。
窮則戰術開花,富則給老子炸這個無論哪個國家都是一樣的。
武庫艦這玩意為啥在21世紀的時候沒有被造出來是因為技術不夠嗎是因為造價昂貴嗎都不是。
造一艘船的錢還行,問題是維持這艘船的戰斗需要太多小錢錢。在生產力沒那么富裕的情況下,全垂直發射管的武庫艦太雞肋了。
一般來說,對空防御有裝備宙斯盾系統的驅逐艦,反艦作戰外圍有艦載戰斗機200海里外,遠距離有反艦戰斧20080海里,中距離有魚叉8010海里,近距離有標準和艦炮,驅逐艦夠用了。
那么武庫艦的作用是啥呢由海向陸全巡航導彈打擊誰都遭不住。指錢包
很多時候,一枚200公里外發射的戰斧巡航導彈遠沒有100公里外的前線機場起飛的對地攻擊機來的給力。前者還需要好兄弟在前線用激光標記裝備標記目標,而后者只需要往腳底下扔個煙霧彈區分目標就行了。
久而久之,武庫艦這種雞肋產物就只停留在圖紙上了。
直到這兩年,人類得到了衛星工廠,衛星工廠百分之一的產能生產一天所生產的導彈,比一般國家一年生產的子彈還多。
因此武庫艦這種原來雞肋的東西就出現在了現在的艦隊配置之中。
至于效果
沖田十三搖了搖頭,簡直就跟用機槍打土著一樣好用的過分,短時間內,一艘船的火力投送量比艦載機全部升空的10個航母戰斗群還強。
假設一只航母戰斗群有三艘驅逐艦,一艘巡洋艦,兩艘核潛艇,一艘航母,算下來,所有的坑都裝反艦導彈,一個航母戰斗群的反艦導彈投送量大約是900枚。
“對了,讓戰術偵察機起飛,探測評估戰場的輻射值,準備設備中和核輻射。”沖田十三突然想起來,剛才擊沉的敵艦中似乎有核動力船只來著。
沖田十三收回目光,看向還在進行無限制反潛作戰的前方海域,水面上的戰斗結束了,但是通訊困難的水中戰斗還在繼續。
話說回來,就算到了23世紀,雖然水中戰斗的載具越來越小出現了水中用的20米級的s和40米級的a也越來越大出現了水中排水量達到了15萬噸的載機潛艇,魚雷的機動性也越來越鬼畜,誘餌性能越來越好,但是戰斗還是20世紀的那一套。
聲吶掃描鎖定,發射魚雷,拋射誘餌,然后魚雷一炸,水中爆炸音能廢掉3分鐘內半徑接近10公里的被動聲吶。
也就水中s的戰斗還有點特色,但是真要說的話,水中s的戰斗就像放大版的蛙人直接的戰斗一樣,用水中步槍、魚雷對射,隨后用魚叉肉搏。
吹著海風,沖田十三注視著看不見的戰場,水中時不時的涌起水泡,浮上來些許碎片,有時候,有難以為繼的敵我雙方的載具上浮,浮在水面上,或者接受友軍的救治,或者接受己方的俘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