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舵13左舵8,右舷下降33度,全艦最大戰速,全炮門自由連射,通知朱諾號和尼普頓號,跟隨本艦前進,單縱陣,艦體間隔不超過300米。”巴基露露從座位旁的儲物柜中取出一個頭盔帶在頭上。
作為純粹的自然人,巴基露露暫時并不能接入御坂網絡或者新人類網絡之中。只能在腦波感應裝置的輔助之下接入御坂網絡之中。
“了解,最大戰速,艦隊單縱陣,艦距300,向各艦傳達。”負責通訊管制的御坂重復命令之后,和負責火控的御坂對視一眼,接過了艦體半數武裝的控制權。
在這種艦隊突破戰中,命令將會復雜且快速,一個人并不能完成對這些命令的及時反饋。
起碼兩個人才可以。
“帕西瓦爾(艦體前方中軸上背負式布置的兩座600毫米三聯裝電磁炮),目標,13號目標以及17號目標,全功率齊射。
特里斯坦(2500毫米雙聯裝高能粒子炮),目標4、5、6、11、16,密集齊射壓制射擊15秒。
齊射完成后,左舷下沉22度,減速至第一戰速,導彈發射管,全管裝填“大錘”對艦導彈。”
巴基露露在一瞬間就通過思維把命令上傳到了御坂網絡之中。
后方駕駛朱諾號以及尼普頓號的御坂同樣接受到了命令。
她們駕駛著后面的兩艘強襲登陸艦緊緊的跟著朱庇特號的尾部,緊緊錯開了35米的高度差,防止艦體被朱庇特號的尾焰把艦體熏黑。
不過炮火就隨意了,御坂們表示,反正只是突破戰而不是殲滅戰,艦體炮火只集中在攻擊或者試圖攻擊自己的敵艦身上。
朱庇特號的艦體完成回旋后,艦首的兩座帕西瓦爾和艦體各處的七座特里斯坦齊射。
綠色的光束和伴隨著藍紫色電弧的明黃色電磁炮彈精準的射向預定目標。
三秒后,特里斯坦完成充能,再次發射。
三秒后,再次發射。
……
目標4、5、6、11、16是五艘克拉普級。
五艘克拉普級的艦體被綠色的光束接連命中,畢竟是以速射模式射擊,最初的兩輪光束并沒有擊穿克拉普級的側面裝甲,但是之后的三輪,第三輪齊射燒融了前兩輪齊射的落點裝甲,并貫徹了艦體,被另一側的艦體裝甲攔在了艦內,第四輪同樣,第五輪齊射,綠色的光束燒融了另一側的艦體裝甲,光束貫穿了克拉普級的艦體,讓這幾艘克拉普級在接連不斷的爆炸中,緩慢的解體。
而13號和17號則是拉凱拉姆級戰艦,這兩艘船的艦長看到朱庇特號的電磁炮對準了自己,連忙下令進行規避動作。
御坂根據規避動作規劃了每座主炮的發射角度和間隔。
對于超過800公里的交戰距離,彈速每秒20KM的電磁炮彈速相對十分之一光速的高能粒子炮實在是慢了點。
25秒的彈著時間,足夠拉凱拉姆級戰艦以熟練的乘員控制艦體緊急規避幾百米出去。
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