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自稱破碎幽靈的機動艦隊登場以來的兩個多月,聯邦宇宙軍也被破碎幽靈裹挾著列裝了大量的新設備。
比如,大規模列裝艦載I-Field發生器,大規模列裝超貴的高性能米諾夫斯基粒子雷達以及大面積列裝能有效對抗高能粒子武器的對光束干擾彈等等。
發射的光束被光束擾亂幕、反光束爆雷、反荷電粒子干擾箔條、I-Field等措施被消減甚至完全抵消。導彈等武器在這種兩只艦隊全力火拼的高濃度米諾夫斯基粒子環境下表現堪比印度造的導彈。
當成火箭彈打出去也會因為彈速比較慢以及彈道過于直接而被規避和攔截。
只有當艦隊集中炮火的時候,才能以超出對方艦隊反光束的能力的炮火,造成敵艦的殺傷。
破碎幽靈的標準1型機動戰艦機動性、火控系統等都優于聯邦軍的船,但是火力比較弱,正面四門雙聯裝原子崩壞主炮總輸出只比拉凱拉姆級的三門雙聯裝356毫米米加粒子主炮差不多。
當然裝備雙聯裝大型超電磁炮主炮的標準1型把聯邦軍抽的哭爹喊娘的就是了……
因為沒有很多船員,艦內大部分空間都用來裝載實體彈藥了,以至于作為主炮的305毫米超電磁炮可以以沖鋒槍的射速進行射擊。總重超過三噸,裝藥超過一噸,炮口初速超過7倍音速的大型305毫米特制電磁炮炮彈一發就能抽的克拉普級打轉順便炸斷半個艦體。
“……早知道就換裝電磁炮了啊。”by某個使用原子崩壞主炮的御坂,四五艘機動巡洋艦的齊射才能洞穿聯邦的光束擾亂幕順便洞穿性質類似電磁護盾的I-Field系統,擊傷一艘敵方戰艦實在是有點太傷了,在數百公里的距離上,在濃度足以影響光學觀瞄系統精度的米諾夫斯基粒子環境下,就算有御坂網絡進行各艘船之間的協調,在這個距離上集火也太難了。
電磁炮雖然彈速慢(相對光束炮而言),彈道簡單容易規避,30多秒的彈著時間足夠部分機靈的艦長指揮自己的船進行規避了。最關鍵的是,原子崩壞主炮齊射的時候他帥啊,最初聯邦沒有裝備這些反制措施的時候,一輪原子崩壞齊射應該也夠聯邦戰艦吃一壺的了。
可惜現在有了啊……
同樣是高能荷電粒子系武器原子崩壞效率就比較低了。
然后雷比爾的第五艦隊就來了,雖然全艦隊都是裝備了米加粒子炮的型號……
但是啊……
這支艦隊的火力被強化了很多,艦炮口徑最小的薩拉米斯級現代化改進型,原本口徑只有203毫米的米加粒子炮,被過分強化為了單裝305毫米米加粒子炮,遠處看去,這型號薩拉米斯級頗有以1000噸級的艦體扛著305毫米無后座炮的風范。
剩下的穆薩卡級、麥哲倫級都被換裝了406毫米主炮,格瓦丹級和伯明翰級都換裝了600毫米大型米加粒子炮,甚至,這兩艘船都利用足夠大的艦體空間,緊急裝了兩門單裝1200毫米米加粒子炮作為應對聯邦大量應用對光束反制裝置的對應手段。
I-Field也好,光束擾亂幕也好,都是有極限的,把出力懟上去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