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新背后的大屏幕上,出現了一個個產品名稱,然后產品名稱后面,浮現出數字。
璃龍—深紫外光刻錄機:48萬/臺
璃龍—光讀取器:7200/臺
璃龍—光盤片
璃龍—組合式光盤柜(空):12萬/套
璃龍—總控電腦(附帶管理系統):12萬/套
如果按照璃龍光盤庫的最高配置,就是5臺刻錄機(240萬)、400臺讀取器(288萬)、1萬片光盤(72萬)、1套光盤柜(12萬)、1套總控電腦(12萬),合計624萬一套。
這個配置,比目前市面上的磁帶庫,單位售價略高了40~60%。
只是包括BIM、甲骨文、光譜邏輯、昆騰的代表,卻洞若觀火的察覺到危機。
因為這個是最高配置的價格。
對于很多公司而言,他們需要的是冷備份,不需要頂配的熱備份模式。
就以圖書館、監控云存儲、科研機構為例子,如果他們采用性價比最高的方案,完全可以這只配一臺刻錄機、一臺讀取器,然后購買大量光盤,這個低配版配置,大概只需要一百多萬。
如果摳門一點,干脆幾十個光盤庫,共用一臺刻錄機和讀取器,成本可以下降到百萬以內。
這樣一看,簡直是性價比超高,而同樣配置的磁帶庫,價格是兩三倍以上。
而對于追求讀取速度和刻錄速度的互聯網企業,高配版同樣非常香,甚至不少企業代表心里面,正盤算著向龍圖騰定制光盤庫,采用更加密集的讀取器,實現快速讀取數據的要求。
比如115網盤的鄭士新,他在對比了1T的硬盤成本后,頓時覺得光盤非常劃算。
或許唯一的遺憾,就是光盤無法實現重復刻錄,但是光盤1T才8塊錢,硬盤1T要接近1000元,這個價格都可以直接購買125T的光盤了。
硬盤更加坑爹的地方,在于3~5年要更換新盤。
企業可是要盈利的,可不是慈善機構,很多互聯網公司,已經打定主意,果斷采用光盤庫,高配版可以取代硬盤熱備份庫,低配版可以取代磁帶冷備份庫,簡直是香得不能再香了。
“我們公司歡迎有需要的企業前來訂購,也接受的專門定制,在國慶前訂購,免費送一套總控電腦。”
張維新話音剛落,頓時會場響起了掌聲。
只是現場有人歡喜有人愁,需要光盤庫的企業,自然滿心歡喜;而生產磁帶、硬盤的企業,已經感受到了滿滿的惡意。
“下面進入記者提問環節,我只回答五個問題,一人一個。”張維新說完,直接點了國家新聞的記者。
戴眼鏡的方臉年輕人,接過了話筒,直接不卑不亢的問道:“請問貴公司的玻璃光盤,未來是否會進入個人消費者領域?”
這個問題,也是很多人想知道的。
“我們公司秉承母公司的創新精神,目前已經啟動下一代玻璃光盤和配套設備的研發工作,方向就是儲存容量更大、讀取和刻錄速度更快、配套設備更加便宜和便捷,同時向可重復讀寫發展。”
硬盤廠商和閃存廠商,頓時菊花一緊,一股涼氣從腳底直沖天靈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