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個問題,黃修遠停下筷子,擦了擦嘴巴后,思考了一會:
“現在4G技術已經成熟了,如果按照國際通信協會的發展規劃,下一代5G技術的大致標準已經定型了,想必華為也在著手這件事了。”
任老總點了點頭:“不僅僅我們,諾基亞、愛立信、高通和三星都在搶占技術高地,試圖形成專利霸權。”
“5G!5G!”黃修遠一邊說,一邊手指輕敲著桌面。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比他更加清楚5G的技術方案,甚至他還了解其中絕大部分的技術原理。
無論是華為的5G方案,或者諾基亞、愛立信、高通和三星的5G方案,在未來都不是什么秘密。
畢竟二十一世紀的三十年代后,5G被淘汰了,被新的6G技術取而代之。
“任總,說一句實話,5G的電磁波頻段更加短,你應該知道這意味著什么。”
任老總眉頭一挑:“意味著,5G通信的信號基站通信距離更加短,必須布置更加密集的基站,對于通信運營商而言,更新換代的成本更加高。”
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因為可能會導致通信運營商的興趣大減。
黃修遠更加清楚,5G帶來的升級成本太高。
在2019年開始,就陸續有5G試點了,但是到了2025年左右,才占據全球不到三分之一的通信市場,之后就一直維持到2031年,被新一代的6G通信徹底取代。
“我說一下自己的看法吧!就現階段而言,4G技術至少可以維持15年左右的生命力,而5G技術,可能變成一個尷尬的過渡技術。”
“過渡技術?”任老總眉頭緊鎖起來。
黃修遠解釋道:“就是因為成本和國際大環境的影響,導致技術雖然出來了,卻一直無法獲得全面推廣,直到更加適合的6G技術出現,被直接淘汰出局。”
對于國際大環境,任老總有些不解的詢問起來,黃修遠以燧人系去年的遭遇作為例子,“預測”了未來可能面臨的困難。
聽完相關解釋后,任老總陷入了沉思中。
正如黃修遠所說的那樣,國際大環境確實存在突然惡化的可能性,而且可能性非常高。
任老總突然一愣:“修遠你剛才提到6G,難道你看好6G的未來?”
“5G的頻段已經非常短了,下一個頻段就是太赫茲頻段了,這同樣是一個大麻煩。”
華為的幾人,對于此心知肚明,太赫茲通信距離比5G更加短,除非找到一種方案,可以解決嚴重的路損問題,不然太赫茲通信,在藍星內部基本沒有實用意義。
太赫茲是6G的方案之一,但是6G不一定是太赫茲,這是一個非常明確的問題。
黃修遠想了想:“未來的通信,可能要大規模上星。”
“上星?衛星通信?”
對于這個方向,其實華為也進行過技術論證,只是難度和成本,同樣非常高。
黃修遠說了一個小道消息:“上個月的長11發射,航天科工那邊的低成本發射技術,已經可以大規模投入使用了。”
長11?任老總非常驚訝,他還真不知道,燧人系和航天科工有關系,而且看樣子,雙方關系非常密切。
黃修遠沒有深入解釋,雖然這個消息不涉密,但是他參與其中的消息,不宜說出來。
可能知道其中的要害,任老總也沒有深問,而是繼續討論通信技術:“如果有低成本發射技術,衛星通信網絡倒是可以考慮。”
黃修遠建議道:“衛星可以發展,但是5G還是要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