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超信平臺不是想退出就可以退出的,要退出超信平臺,只有兩個結果,自己凈身出戶,或者被凈身出戶。
畢竟個人信息系統的復核,在網管中心手上,加上超信管理委員會手上的基核,完全可以直接封了原來的企業超信,用一個臨時超信作為過渡。
誰敢退出,可能不用一個星期,用戶就會被其他公司瓜分干凈,連渣都不剩下。
畢竟用戶的粘性,來源于用戶的熟人社交圈、通訊錄、歷史記錄和儲存數據,這些東西都是管理委員會在管理,遷移數據簡直是太簡單了。
在不影響用戶使用的前提下,用戶里面很少有人會是企業的死忠粉,最多感嘆一下,某公司以前的軟件多方便多好。
打破了強社交軟件的封閉性后,其他企業想搞封閉運行,后果就是死路一條。
更何況網管中心也不樂意,那些不受自己控制的即時通訊軟件,強行插入個人信息插件,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個人信息插件,在某種程度上,相當于每個人在互聯網上的身份證。
在時光信息的設計中,是可以憑借超信號,不需要再單獨注冊,直接登錄其他商業軟件,進行正常使用,配合網銀進行網絡支付。
這一套組合拳下來,如果順利推行下去,會廢了企鵝的社交生態,同時阿里的支付體系,也可能遭受毀滅性打擊。
這也是為什么,黃修遠不邀請ABT過來的原因,因為雙方注定尿不到一個壺里面。
在卡死超信份額10%的上限,又形成無障礙互通的生態下,加入超信平臺的企業會越來越多。
到時候肯定有很多公司,愿意加入超信平臺,因為超信平臺代表巨大的流量。
因為加盟超信平臺后,就算是不研發超信,用戶也可以通過超信自帶的搜索引擎,搜索到企業的相關軟件,實現一號全網通。
超信平臺的生態,基本是可以預見的,沒有哪個互聯網企業,會甘愿放棄如此龐大的流量。
至于找千度和企鵝買流量,這種太過于依賴互聯網巨頭的行為,無異于與虎謀皮。
千度還好一些,那些被阿里收購的企業,基本是買一個死一個;而企鵝這邊,流量是非常巨大,但是行業百草枯的名號,也不是浪得虛名的。
有一個不用受制于人的流量池,那些二線三線的互聯網企業,甚至剛剛起步的創業公司,都會優先考慮超信平臺。
一個公司的創始人,很少會心甘情愿放棄自己的控制權,成為其他企業的附屬。
這種結構的先天性優勢,一旦被推開來,就會如同星星之火,一發不可收拾。
因此燧人系根本不在乎ABT,現在你可以抄襲,以后直接一棍子打死你。
想依靠用戶粘性獨霸市場?想都別想。
緊鑼密鼓的互聯網大變革,隨著上一次的臘八晚宴后,在迅速的醞釀著,等待龍圖騰的硬件推出,就是新互聯網時代出世的時候。
在忙碌中,黃修遠再次來到海豐縣的半導體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