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一眾觀摩人員議論紛紛的時候。
海面上又出現新變化。
那艘潛艇平滑的背部中間,四個發射蓋突然彈開,四道火光瞬間閃過,片刻一陣低鳴的火箭發動機聲,傳到了劉易斯和羅斯的耳朵里。
架設在觀摩船甲板上的高速攝像機,捕捉到了這個畫面,羅斯看完了畫面回放后,再次眉頭一皺。
數據分析員“羅斯參謀長,根據計算分析結果顯示,該導彈的尺寸為長度7.2米,直徑2米,是第一次探測到新型號。”
長度7.2米?直徑2米?
【看書領現金】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書還可領現金!
羅斯一瞬間就反應過來了,這種款式的導彈,除了采用N20燃料之外,便沒有其他可能了。
畢竟減去戰斗部的3米長度,剩下的火箭發動機部分,才4.2米長度,采用常規固體燃料,射程最大就3000公里左右。
羅斯不相信對方會采用常規固體燃料,他轉過頭來吩咐道:“讓衛星部門全程追蹤。”
“OK。”數據分析員點了點頭。
發射了四枚導彈后,潛艇迅速向海底下沉,幾分鐘后,便消失在海面上。
突然海面上,沖出四道水柱,又有四枚導彈從潛艇上發射出去,這一次是潛射模式。
通過高速攝像機,羅斯等人確定前后兩批,都是同一個型號的導彈。
此時全球擁有衛星監控能力的勢力,也鎖定這些超音速飛彈,只是鎖定了也沒有什么用處,因為飛行速度非常快。
由于N20推進劑的高能量,加大了飛行速度的同時,也提升了射程距離,可以做一些高速機動,讓攔截系統難以鎖定具體飛行軌跡。
在9倍音速的巡航速度下,第一批四枚導彈經過3~5次機動變軌后,經過52分鐘的全力沖刺,它們分別擊中5300公里、6700公里、7500公里、8500公里外的四個目標靶船。
第一時間拿到衛星監控數據的羅斯,看著衛星監控軌跡,沉默了起來。
劉易斯拿過文件,便知道了這款新型導彈的射程,別看直線距離是5300公里~8500公里,實際上由于中途的好幾次高速機動,對方的射程已經超過了1萬公里。
果然,緊隨其后的第二批,都是直線距離飛行了1.2萬公里左右,才命中目標靶船。
那黑魚再次沖出海面,一口氣將剩下的28枚導彈投射出去。
看得劉易斯、羅斯等人目瞪口呆。
愣愣地呆住了十幾秒,劉易斯才語氣略帶發顫的說道:“太驚人了,竟然攜帶了36枚戰略導彈。”
一旁的羅斯同樣被嚇到了。
他們現役的俄亥俄級,只能攜帶24枚三叉戟面對威力差不多的巨浪—2甲,新潛艇可以搭載36枚,絕對是一個可怕的對手。
更何況,新潛艇那種大洋黑洞的靜音效果,潛伏在廣闊的太平洋中,絕對難以發現。
這樣一估算,劉易斯沮喪的發現,他們已經難以將對方封鎖住,第一島鏈的存在已經形同虛設。
比起水面艦艇,劉易斯和羅斯更加重視潛艇,畢竟這種無聲殺手,有時候是非常致命的。
……
與此同時。
東北太平洋海盆,這片平均水深4000~6000米的海底盆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