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油公司的總裁杜里彌,和能源聯盟輪值理事長羅拓,以及中油氣開發公司的高管(中哈線的管理公司之一),在能源聯盟總部大樓,進行了第一次正式會面。
“杜里彌總裁,非常高興見到你。”
“羅拓總裁太客氣了。”杜里彌有些受寵若驚。
其實哈油公司沒有斷供,那是因為不敢,畢竟他們國內經濟相對薄弱,石油天然氣是支柱產業之一,本身又簽訂了長約,如果無故毀約,后果可能非常嚴重。
雙方寒暄幾句,羅拓還沒有提原油供應的事情,杜里彌就自己主動開口了:
“羅拓總裁,雖然我們簽署了長約,但是現在國際原油價格下跌非常低,我認為之前的價格虛高了一些,打算和貴方討論一下降價的事情。”
這才是聰明人,羅拓笑著點了點頭:“那杜里彌總裁認為,多少錢每噸比較合適?”
“嗯……”杜里彌有些忐忑的說出了第一個心理價:“1800華元每噸如何?”
羅拓倒是沒有想到,哈油公司的讓步會如此巨大,畢竟按照之前的長協價格,每噸是300~700米元浮動。
現在這個價格,相當于308米元每噸,42米元每桶左右,對于原油開采成本近20米元每桶的哈油公司而言,其實已經是非常巨大的讓步了。
羅拓和能源聯盟的幾個高管討論了一下,同樣了1800華元每噸的進口價格。
“合作愉快。”
聽到這句話,杜里彌暗自松了一口氣,其實他的心理價是1500華元每噸,現在不需要損失太多,他激動的站起來:“合作愉快。”
“這是一份新合作,如果貴公司感興趣,可以考慮一下。”羅拓拿出一份合作備忘錄,遞給杜里彌。
急忙伸出雙手接過去,杜里彌和翻譯看了一遍后,發現這是一份天然氣管道合作方案。
盡管杜里彌等人非常疑惑,為什么完全可以燃氣自給自足的華國,要向他們采購天然氣。
其實他并不知道,能源聯盟的野心可不僅僅在國內,東亞地區又不是只有華國,還有其他地區需要天然氣。
國內天然氣自給自足,他們完全可以從'中亞進口一部分天然氣,用在西部地區,然后將多出來的一部分燃氣,出口給其他地區,特別是就近的高麗、東瀛、安南、暹羅。
目前國內的燃氣生產成本普遍比較低,例如再生氣,通常在0.15~0.18元每立方米,價格真的非常便宜。
國際天然氣價格,通常在0.35~0.5米元每立方米,特別是本身沒有什么油氣資源的高麗對于,他們進口天然氣成本,一般在0.45米元每立方米左右。
仔細看完了合作備忘錄,杜里彌也有些心動起來,雖然能源聯盟的價格是1~1.5華元每立方米浮動,比國際天然氣價格略低了一些。
但是中亞地區的坑爹位置,注定他們只能向華國出口,走其他路線根本毫無競爭力。
另外在合作方案中,能源聯盟愿意以60%的天然氣管道造價,承擔哈薩克境內的天然氣管道建設。
杜里彌感覺能源聯盟是誠意滿滿,卻不知道所謂的60%價格承建管道,實際是盈利了240%多。
畢竟哈薩克境內以平原地形為主,采用新技術的天然氣管道,每公里造價只有老式管道的25~30%左右。
你以為自己血賺,但是我絕對不會虧。
更何況,天然氣管道的建設,有利于能源聯盟掌控中亞、東北亞和東南亞的能源市場。
雙方一拍即合,開始討論修建天然氣管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