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聯盟恢復了沙地王國的原油進口配額后,這個消息一出,頓時全球原油期貨的價格應聲而漲。
當天獅城交易所的迪拜酸性原油期貨,價格一路高歌猛進,從6.42米元每桶,暴漲至33.81米元每桶。
而倫敦布倫特原油,也緊隨其后,暴漲到31.5米元每桶。
最后才是紐約交易所,不過這邊價格上漲并不快,可能和近期紐交所的境外賬戶限制交易,以及高額保證金有關系,當天紐約原油期貨的價格,才上漲到26.7米元每桶。
接下來一個多星期,能源聯盟陸續和全球各地的原油生產商談判,并分配給他們一些配額。
雖然沒有恢復巔峰時期的2.5億噸進口量,但是陸續配額出去的采購量,達到了1.6億噸左右,而且價格都在150~250華元每桶。
【看書福利】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另外林林總總獲得了1570萬噸的免費原油補償,又簽署了一大堆附屬合作協議。
包括兩條原油管道的合作計劃,以及和在阿曼租借了一個港口,作為西北錫蘭洋的戰略基地。
這個戰略基地,就在阿曼的馬西拉島上,除了作為補給和維修基地,還會成為護航編隊的母港,基地計劃駐扎一支1500人的安保人員。
通過這一次原油交鋒,能源聯盟為國內獲得了巨大的利益,從之前任人宰割的大肥羊,一舉變成全球能源棋局中的棋手。
而隨著談判陸續完成,長安能源交易所也陸續推出了現貨合同、期貨合同,不過與國際其他原油期貨不太一樣,在長安能源交易所購買的期貨,是必須有實貨作為基礎的。
另外期貨合同到期,雙方必須交割期貨,這個交割是原油的交割,而不是空無一物的交割。
長安能源交易所這樣的交易設計,其實是參考了大連礦石交易所,如果脫離了實際貨物,那期貨就真的變成了一種金融游戲。
捆綁實物后,大連交易所的期貨價格波動,每天通常維持在5%以下,不會出現脫離實際的離譜暴漲暴跌。
同時杠桿、境外賬戶的限制都非常嚴格,畢竟紐約交易所的前車之鑒,已經有非常多血淋淋的例子擺在那里。
金融的本質,不是為了上市套現,也不是為了擊鼓傳花,更不是為了收割投資者。
在一開始,金融的本質,其實是為了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為實體經濟提供資金。
黃修遠在礦石交易所、能源交易所的設計上,早就定下了基調,那就是金融必須結合實體和服務實體,而不是玩虛擬的金融游戲。
因此礦石交易所、能源交易所的設計,是簡單的實體期貨,是擁有實物保證的期貨。
在未來的記憶中,當年紐約交易所的原油期貨,就出現了令人智熄的負價格,而購買到這些原油期貨的投資者,卻無法通過這些原油期貨合同,獲得真正的原油。
這就是金融脫離實際的惡劣表現,既然你是期貨,那你就必須具備真正的貨物,哪怕投資者做空虧本了,只要他還持有這些合同,到期了就要將相應的貨物拿出來。
如果不能拿出貨物,那還叫期貨干什么?
干脆叫虛貨賭價,那豈不是更加貼切。
只有回歸實體經濟的簡單金融,才是金融一開始的本意,那些花里胡俏的金融投資方案,就是故意將簡單問題復雜化,然后方便那些吸血鬼,利用游戲規則吸血和吃人。
實際上近期燧人系,已經在準備,將一部分子公司,在國內上市,不過和A股兩個交易所的談判,卻進行得異常緩慢,原因就是雙方在一些根本問題上,遲遲無法達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