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高的專業是地質勘探,自然要懂土壤和巖石的分析。
他們所在的位置,位于沙魯里山的支脈,再向西24公里左右,就是金沙江的干流。
海拔一千七百米左右的半山腰上,鉆探設備仍然在轟鳴著,向地下深處鉆孔取樣。
在帳篷里面,已經布置起一個檢測室,各種設備都是國內非常先進的,對巖石土壤的分析,又快又準確。
要挖掘隧道,并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無腦挖掘的,畢竟那厚厚的巖層下,什么情況都有可能出現。
特別是沙魯里山、芒康山和橫斷山脈這些大型山脈,山體和巖層厚度非常大,萬一山體內部存在放射性礦物,或者斷裂帶、地下暗河之類,就需要考慮繞開這些區域。
分析了地表的土壤成份后,宋志高就這些土壤的情況,一一記錄起來。
一旁的兩個同事,同樣是剛剛畢業,就被忽悠過來的。
他們忙碌傍晚,匆匆吃了飯后,繼續埋頭苦干著,對一層層的地層情況,進行細致的分析和化驗。
勘探隊伍的鉆探設備一共有三套,他們分別在兩個位置鉆孔,剩下一套設備作為備用。
“志高,你那邊的情況如何?我這里地下17米左右,就存在巖層了。”
宋志高放下手上的樣品:“我這里深一些,到19米才是巖層,你那邊也是納長石嗎?”
“是的,就是普通的納長石。”
幾人交流了一下,又各自繼續投入工作。
宋志高在筆記本上記下了巖層的詳細情況,今天鉆探到19~31米深度的地層,是典型的超鎂鐵基巖的納長石、角閃石巖、綠泥石巖。
這種類型的巖石普遍分布在橫斷山脈、祁連山、昆侖山、天山和三江流域、雅魯藏布江流域。
從地理地質的角度上,沙魯里山、芒康山都是橫斷山脈的支脈,巖層多為超鎂鐵基巖的納長石、角閃石巖、綠泥石巖為主。
晚上十一點半,鉆探設備的轟鳴聲停了下來,鉆探員將40~80米的巖土取出,標記上深度,便開始休息了。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透過帳篷的透明布窗口,映照在宋志高的臉上。
鬧鐘沒一會,便響了起來,他睡眼朦朧的擦了擦眼睛,打了一個長長的哈欠:“哈……”
沒一會,營地便人聲鼎沸起來,洗漱吃飯后,宋志高來到檢測室的帳篷里面,繼續昨天的工作。
而鉆探設備,則繼續向下鉆探。
從40米深度的巖土層中,取下一部分,逐步進行檢測和分析,宋志高發現這些巖石都是納長石、角閃石巖、綠泥石巖,以及一部分泥沙。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直達第66米深度的巖石層,他拿起這一部分的巖土樣品時,一上手就感到一絲不對勁,這一塊樣品的重量,明顯高于普通的納長石。
他仔細清理了泥土后,上面露出了七塊大小不一的巖石,他們的鉆孔半徑是6厘米的。
看到這七塊巖石中,其中三塊的顏色,宋志高露出了驚訝的表情,油亮的翠綠色,映入眼簾之中。
一旁的另一個同事,也有些驚疑不定起來:“志高,這不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