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批獼猴實驗體的休眠狀態,就是熒惑真菌改造宿主過程中,產生出來的積極突變之一。
黃修遠看了這批獼猴實驗體的檢測報告,發現它們在沒有食物、缺乏陽光和硫化鉀、二氧化碳的環境下,會讓宿主進入一種假死休眠狀態。
“你們進行過冷凍實驗沒有?”
“冷凍實驗?”周經緯瞬間眼前一亮:“我怎么沒有想到?黃院士一語驚醒夢中人。”
反應過來的周經緯立刻喊吩咐助手,準備相關的實驗室和設備材料。
黃修遠看著仿佛一具尸體的獼猴實驗體,工作人員利用機器人,將一大盆營養液放在尸體一旁。
然后調高光照強度,瞬間獼猴實驗體的表面,那海藍色的菌絲皮層,仿佛收到了某種信息。
通過多普勒探測器和紅外線探測器,黃修遠清晰地觀察到獼猴的變化,隨著光照持續照射,熒惑真菌形成的藍毯,開始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體內保存的硫離子,發生化學反應。
而獼猴體內的溫度也一點點提升著,二十分鐘后,獼猴睜開眼睛,身體體溫上升到38.1攝氏度左右。
它茫然又驚恐的四處張望,突然看到一盆營養液在不遠處,便小心翼翼地爬過去,然后用手指觸摸了一下營養液。
沾到一點營養液的手指上,那藍毯迅速吸收了那一點營養液,然后給獼猴傳遞了一個安全的信號。
接收到信號的獼猴,迅速低下頭去,吸吮著盆子里面的營養液。
吸食了一大盆營養液后,它并沒有像其他批次的實驗體那樣狂躁,反而是靜靜地觀察著這個大籠子,似乎在尋找可以出去的通道。
黃修遠看到這一幕,發現這只猴子的智力不低,應該是沒有變腦殘,不過相應的身體素質提升幅度,也沒有和其他批次的猴子那樣強大。
“果然智慧和肉體是一對矛盾的存在,要打破其中的桎梏,需要找到一條全新的道路。”黃修遠自言自語的低語著。
為什么說肉體和智慧相互矛盾?
答案就在藍星生物低效的能量利用率上,沒有足夠的能量供應,身體只能做出選擇,要么選擇強大的肉身,要么選擇智慧的大腦,這是一條二選一的選擇題。
如果要兩全其美,除非生物提高能量利用率,將身體之前的能力供應水平提升一倍左右,就可以兼顧肉體和智慧。
雖然眼前的熒惑真菌,讓人類看到一些希望,但仍然不過完美。
不過黃修遠也并沒有太在意肉體的素質問題,某種程度上,大腦才是人類的根本,是人類主宰藍星的核心競爭力。
肉體再強大,就算是生長了幾丁質的生物外骨骼,也很難硬抗大口徑炮彈的打擊,更何況人類可以打造機械外骨骼,甚至制造仿生外骨骼。
在他看來,熒惑真菌的價值,在于其特殊的進化促進效果,可能讓人類適應無重力、真空、高輻射的外太空,而不是用在強化肉體上。
畢竟藍星的碳基生物,其肉體強度是有上限的,再強也有限度。
三個小時后,周經緯團隊準備好了實驗相關的實驗室和設備之類。
那只吃飽喝足的獼猴,被機器人關進一個特制的運輸艙,隨即牢籠被進行全面消殺,確保不會有病毒殘留。
當實驗體被送到專門準備的實驗室后,周經緯等人操作著機器人,開始做實驗。
這種級別的生物實驗室,研究員和工作人員是不允許直接接觸實驗體或者菌株的,而且里里外外有四層隔離層,發生一點問題,都要全面關閉,進行消殺滅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