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第三階梯,是潛力巨大,同樣問題也非常嚴重的天竺;另外,東瀛如果可以解開狗鏈子,潛力同樣不弱于天竺。
只可惜東瀛沒有機會了,雖然諾亞會放棄了它們,但是它們又迎來了另一個主人,注定沒有翻身的機會了。
底特律,作為北美曾經的汽車工業核心,在源源不斷工程機械訂單刺激下,迅速向鼎盛時期恢復著。
在經過一年多的大轉變,底特律吸納了大量底層,目前該城市的注冊工人數量,達到了38萬人。
工廠的復蘇,帶來的大量就業和消費力,也帶來了嚴重的污染。
諾亞會為了快速發展,將一系列嚴格的環保限制廢除了,正如同他們那靈活的道德底線,當有需要的時候,下調底線是意料之中的情況。
鮑威爾聽了車間主管二十多分鐘的洗腦言論,終于到了中午飯點,換班的工人接替了他的工作。
拖著疲憊的身體,來到食堂排隊。
很快就輪到他,一個胖得快三百斤的大媽,將一大勺煮黃豆、一塊午餐肉、一塊白面包、一顆大番茄,放在不銹鋼盤子上。
拿著盤子,鮑威爾找了一個小桌子,默默地吃起來,用叉子插著那塊大塊的午餐肉,他強忍著惡心咬下去。
因為這些午餐肉的原材料,是用當年豬瘟病豬做的,ABCD四大糧食集團并沒有銷毀豬瘟病豬,而是將這些豬冷凍起來。
然后偷偷的摻在肉罐頭、火腿腸上,直到半年前被曝光出來。
不過像鮑威爾這樣的貧民,不吃病豬做的午餐肉,還能吃什么?
現在他們不是在生活,而是在生存,只能當做沒看見,將這些午餐肉咽下去。
至于那名記者,聽說在得到嘉獎后,在家觸電身亡了。
鮑威爾何嘗不想吃新鮮健康的豬肉,可是他們這些下等人,又有什么資格和大人物們一樣,想享用干凈衛生健康的食物,只能拼命擠上去。
但是他們不知道,諾亞會已經在制定一種微型芯片,可以植入大腦皮層,然后確定公民的等級,一旦不符合要求或者沒有價值的人,將被執行銷毀程序。
諾亞會的董事會,以及一眾精英人員,準備建立一些專門的社區,然后劃定幾個州,作為環保區。
其實就是專門用于安置精英的區域,至于那些普通人,只能生活在工業區、礦區和城市中。
這種轉變,其實并不意外,某種程度上,諾亞會內部的“種姓思想”,比天竺有過之無不及。
在龐大的競爭壓力下,加上技術逐步成熟,諾亞會的種姓思想也開始浮出水面。
鮑威爾這種貧民,可能一輩子都注定是貧民。
他吃了晚餐后,又被安排去搬運東西,由于工業在追逐產能恢復,很多機器設備都出現短缺,不得不大量使用人力。
只是鮑威爾對此卻憂心忡忡,因為隨著工業產能的恢復,他們的工作很快會被機器代替。
但他無能為力,諾亞會要和東亞展開全面競爭,就必須舍棄一些東西,不能再被以前的條條框框束縛,不能他們必輸無疑。
或許這就是那位圓女士說的,時代的一粒塵埃,落在個人身上,就是一座山。
世界的參差,和我們認知中的樣子,變得越來越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