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赤道。
由于諾亞會的美洲被聯邦合并,現在這個太平洋,已經成為聯邦的內海。
在太平洋的赤道海域,吉爾伯特群島中間,這里被燧人系經營了好幾年,早已經不是當初的小破島狀態,而是經濟繁榮的海上都市。
當然,當初黃修遠選擇控制這里,其實還有另一個野心,而今天這個野心,終于達到了實現的全部條件。
一支龐大的船隊,包括50艘大型的工程船、50艘20萬~50萬噸級別的運輸船、1艘核聚變發電船(奮斗號),從吉爾伯特群島的塔拉瓦港出發。
黃修遠親自出現在船隊之中,由于聯邦的實力空前強大,他要面臨的外部威脅,也減少了非常多,不再像以前那樣,處于秘密安保狀態。
更何況,現在是太平洋腹地,四面八方都是聯邦的控制區,要在這里襲擊黃修遠,那其中的難度,不亞于進攻本土的核心城市。
而這支龐大船隊的目的地,是距離這里1240公里之外的貝克島,這個島嶼也是之前諾亞會控制的太平洋小島之一。
黃修遠在一艘工程船上,一旁是十幾名研究員和工程師,他們眼前正擺著一個龐大的沙盤模型。
這是貝克島附近的海底地形情況,也是燧人系這幾年來,一直努力收集到的。
貝克島究竟有什么東西,值得聯邦如此大動干戈,派出一支如此龐大的船隊過來。
首先從地理地質條件來看。
貝克島位于太平洋中心區域,赤道從島嶼的島基南側貼著擦過去,這里地殼板塊相對穩定,不是板塊交界處的火山地震活躍帶。
第二,這里氣候條件相對穩定,雖然存在臺風天氣之類的,但是由于本身在赤道附近,常年受熱帶低氣壓控制,臺風其實并不常見。
第三,貝爾島周圍人煙稀少,都是大面積海洋。
除了北側的豪蘭島之外,其他島嶼距離普遍在上千公里左右,典型的太平洋孤島。
黃修遠一行人來這里的目的,并不是連觀光旅游的,而是來建設一個超級工程——建木計劃。
建木計劃,其實就是太空電梯項目。
科學院和工程院、燧人系雖然各有各的想法,但財大氣粗的聯邦,可以支撐多種相同目的地項目,哪怕其中一部分項目失敗了,只要有一兩個成功了,那就是賺了。
太空電梯的選址,其實并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的。
首先,太空電梯的地面站,必須建立在赤道上,然后要求氣候相對穩定:常年風力低于2級,不經常出現積雨云,遠離各種氣壓帶和季風環流。
考慮到太空電梯的纜繩,存在斷裂的可能性,因此必須遠離人類聚集地。
最后就是地質穩定,地殼可以方便固定纜繩。
因此全球各地的赤道地區之中,首先排除中美洲赤道地區、東南亞地區、黑洲中部地區,只剩下太平洋、大西洋、錫蘭洋的赤道地區。
這個三個海域,大西洋赤道海域第一個出場。
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大西洋赤道海域,不僅僅風急浪高,平均海水深度太深,又沒有海島,另外還有板塊斷裂帶經過,大洋中脊又處于造陸階段,地質并不穩定。
然后就是錫蘭洋,這里同樣不太適合,錫蘭洋赤道海域的東段,和一條斷裂帶相鄰;而錫蘭洋赤道海域的西段,氣候、洋流和社會條件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