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起來,這款納米機器人的缺點,就是控制距離有限、存在一定的危險性、能耗太高、造價太高、壽命太短。
目前的有效控制距離,極限大概只有170米左右,超過這個距離,納米機器人就會失去控制,不是胡亂作業,就是死機沉默。
這個有效控制距離,主要受限于微波充電技術和無線通信技術。
納米機器人不同于大型機器人,這種精細到納米級別的機器,目前根本無法做到長距離控制。
至于危險性,主要是微波充電過程中的微波輻射,以及納米機器人敵我不分的工作機制。
要是在納米機器人工作期間,誤入其工作范圍之內,哪怕是穿著外骨骼裝甲,也扛不住幾分鐘。
無孔不入的微波和納米機器人,會迅速破壞工作范圍之內的物質。
這主要是因為納米機器人造物的原材料,要么由施工方提前準備,要么就地取材。
如果是就地取材模式,那工作范圍之內的所有物質,都是納米機器人的利用范圍之內。
納米機器人可不會理睬,工作范圍之內存在的生物,哪怕是在控制電腦之中,提前設置一些預防程序,也無法保證百分百安全。
畢竟機器存在延遲,生物誤入納米機器人的工作范圍,幾秒鐘將足以破壞皮膚,滲透到肌肉和血液之中。
這還是大型的動物,如果是小動物之類,控制電腦也無法百分百檢測到。
“成本到不是什么問題,倒是使用壽命的問題,確實太短了一些。”黃修遠中肯的評價道。
陸學東也攤攤手:“沒有辦法,微波充電對半導體破壞,暫時還無法解決。”
目前“造物—52”納米機器人的使用壽命,在實驗室階段,大概只能連續使用85個小時左右,也就三天多一點。
這和它每克7500萬的造價比起來,性價比確實太低了。
如果舊時代的房地產商,用這種納米機器人來造房子,估計要虧到姥姥家去。
這東西,暫時只能用在特定領域之中,比如:太空垃圾回收、外星基地的緊急建設。
當然,這是因為這款納米機器人的功能太過于復雜了,如果是功能相對簡單的納米機器人,成本倒是沒有那么貴。
比如之前謝清團隊研發的“硅烯—超碳納米管”,就是采用特制的納米機器人,配合電場合成技術,實現快速制造的。
黃修遠將平板還給陸學東:“我還是看好你們的43號方案。”
“分工型?”陸學東一愣,隨即又點了點頭:“短時間內,分工型的納米機器人,確實是最好的選擇。”
實際上,造物52納米機器人并不是陸學東團隊最成熟的技術,畢竟最先進的技術,往往代表著另一個特點,那就是“不成熟”。
造物43才是可以投入大規模使用的類型,其造價只有35萬每千克,使用壽命大概是1300個小時左右,電效率也不錯。
就是使用起來,需要分開來使用,陸學東團隊將所有要實現的功能,拆分為15種特定納米機器人。
需要使用的時候,按照捕捉一步步構造即可,所以速度會慢很多。
同樣是制造一棟占地面積100平方米,8米高的兩層樓房,造物43納米機器人需要花費273分鐘左右。
“航天部那邊應該會感興趣。”
陸學東笑了起來:“確實,昨天航天部還來考察了一次,打算定制一批造物43,在月球進行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