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3月22日。
天門號空間站的船塢剛剛改造完成,準備打造兩艘祝融級宇宙飛船。
與此同時。
航天部在月球背面的門捷列夫市,組裝了一艘拼湊出來的飛船——前鋒號宇宙飛船。
前鋒號宇宙飛船是一艘重達8500噸的大型飛船,而且很大一部分材料,是由于廣寒宮市的工業區供應的。
飛船的八臺主發動機,緩緩噴吐著淡紅色火焰,為了給前鋒號補給N30燃料,航天部還專門安排了運輸船,連續運輸了好幾次,才給這艘飛船湊夠了燃料。
為了保證前鋒號的速度,以及燃料的高比沖,也只能采用N30燃料了,畢竟月球專本地的液氧液氫產量有限,同時液氧液氫的比沖,也只有N30的二分之一左右。
因此只能采用相對麻煩一點的N30燃料。
隨著淡紅色火焰的產生,重達8500噸的前鋒號飛船,緩緩脫離地面,向幽深漆黑的遠方飛去。
[報告,起飛成功。]
[報告,月球監控衛星系統,正持續監測前鋒號,目前一切正常。]
[報告……]
一道道電波,穿梭于空蕩蕩的深空之中。
前鋒號飛船本質上,是一艘實驗性質的測試飛船,主要是為了驗證一些技術。
這些技術,現在都被用在祝融號飛船上,如果這一次測試過程中,出現問題,還可以及時修改祝融號的設計。
要是等到祝融號建成了,再進行測試,那不僅僅會拖慢整體進度,也會導致一些問題出現。
根據航天部的規劃,載人登陸火星的正式計劃,第一步是發射一艘無人駕駛的祝融號,一方面作為測試,另一方面是作為物資儲備飛船,先到火星軌道等待。
第二艘祝融號,才是真正的載人飛船。
而且根據規劃,月球專區這邊,也會陸續建設4艘前鋒級飛船,用于應對突發狀況。
顯然航天部將很多問題都思考到了。
參與到載人登陸火星項目的宇宙飛船,一共7艘,包括2艘1.3萬噸的祝融級飛船,5艘8500噸的前鋒級飛船。
如此一來,哪怕是運氣不好,2艘祝融級飛船都出問題了,還有5艘前鋒號飛船可以作為備用。
前鋒號的工藝非常簡單,采用了大量的模塊化設計,如果遇到緊急情況,可以實現快速制造,而且維修也很方便。
如果有兩艘故障的前鋒級飛船,完全可以通過零件互換,拼湊出一艘完好的飛船。
祝融級現在還在建設之中,而前鋒號這種追求量產和性價比的飛船,自然要先一步測試。
前鋒號飛船的速度非常快,在連續不斷加速了30分鐘后,飛船速度被推高到15公里每秒,然后關閉主發動機,以這個速度巡航飛行。
對于沒有什么障礙物、強引力的星際區域而言,前鋒號飛船的速度,并不會快速減少,而是會一直漂向火星。
此時的飛船內部,駕駛艙中陳列著三個特殊的箱子。
這是冷凍休眠艙,或者叫冬眠艙。
某種程度上,冬眠艙同樣可以延長人類在外太空的生活時間,特別是是處于飛行狀態時,通常在巡航飛行狀態中,這段時間對于宇航員而言,其實是無效時間居多。
既然如此,何不讓宇航員進入冬眠狀態,在冬眠狀態下,宇航員的身體狀態,會被暫時定格起來。
通過這種方式,那就可以將飛行過程中的時間節約起來,讓宇航員可以在外太空生活工作更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