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一個浮空模塊,成功懸浮在金星大氣層的47公里高度區域,程粼等人乘勝追擊,將剩下的三個浮空模塊,陸續投放到金星大氣層之中。
然后開始組裝起來,以第一個模塊為中心,其他三個模塊拼接在三邊上。
浮空模塊的平面形狀,是一個正六邊形,剛好可以組成一個相對穩定的整體。
另一邊。
比祝融級001號飛船,提前一個半月抵達金星的一艘前鋒級飛船,攜帶了一套420噸重的碳粉儲能發電機組。
接下來就需要程粼等人,操作那艘前鋒級飛船,將這個碳粉儲能發電機組模塊,投放到浮空城市之中。
這些功能性模塊,都是提前設計好的,就會搭積木那樣,直接拼接上去即可。
藍星那邊,那艘祝融級002號飛船,也在一個月前從藍星近地軌道出發,將在127天后抵達金星軌道,和程粼小隊匯合。
不過祝融級002號飛船,是一艘無人駕駛飛船,上面的物資也只有3300噸。
之所以出現在同樣的飛船,運輸的物資重量不一樣,主要是因為金星此時和藍星的距離,正在一點點擴大著。
這也是行星之間的星際航行中,非常正常的事情。
畢竟金星大沖要好幾年一次,而為了盡快開發金星,聯邦自然不可能幾年發射一次飛船。
在非大沖期間發射飛船,燃料的消耗自然需要大幅度提升,這是必須面對的現實。
幸好這一次祝融級002號上,攜帶了風力發電機模塊、N30燃料制造模塊,還有一艘真空飛艇運輸船。
只要金星的N30燃料可以量產,到時候飛船前往金星,需要攜帶燃料,就可以減少40%左右。
燃料儲備減少了,飛船的有效載荷自然會提升上來。
這就是航天部制定的金星開發計劃中,初期的戰略目標,在金星實現燃料補給。
通過這種方式,變相提升運輸船的運輸力,然后逐步擴大浮空城市的工業規模,讓浮空城市可以大規模量產原材料,實現浮空模塊的本地制造。
只要完成這個戰略布置,那越到后面,金星的開發工作,就會被越來越容易。
兩天后,成功將碳粉儲能發電模塊組裝在浮空城市之中,接下來程粼小隊的工作,是一邊等待祝融002號的到來,一邊清理金星軌道上的廢棄航天器。
沒有錯,是清理廢棄航天器。
金星的軌道上,有以前老毛子、NASA,還有聯邦的廢棄航天器,這些航天器大多數都是探測器、人造衛星。
不將這些東西清理干凈,遲早會變成隱患。
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廢棄物會逐步崩解,變成小塊的碎片,危險性反而更加大起來。
聯邦在金星的基礎,目前還相對薄弱,如果是無人航天器損壞了,那還承受得起。
可要是載人飛船,或者大型運輸船被損壞了,損失就會很大,甚至會造成人員傷亡。
目前聯邦在航天領域的開發過程中,可是一直保持著零傷亡,這種可以提前規避的風險,沒有必要等到發生了,再來亡羊補牢。
程粼三人分工合作,他本人遠程操作前鋒號飛船,對金星軌道上的廢棄航天器,進行定點清理。
王云海負責監控浮空城市,而秦天賜則負責和藍星遙控中心保持聯系。
等待的時間,是枯燥又漫長的。
太空的生活,也沒有科幻電影描述的那般驚險刺激,在很多硬性規定的束縛下,宇航員是不可能違規操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