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火山,隔離區內部。
在隔離區的邊緣區域,曾經被巖漿潮覆蓋的區域,有不少機器人在活動著。
雖然現在黃石火山的隔離區,仍然維持著半徑500公里的區域,實際上黃石火山爆發區域,已經被壓制在半徑100公里之內。
剩下的區域,如果是地勢高于黃石火山的落基山脈,一般不會被巖漿潮影響到。
距離黃石火山直線距離大約480公里的西南方向,這里有一座被巖漿吞噬了一大半的城市。
當然,這是已經廢棄的城市。
曾經愛達荷州的首府——博伊西,這里作為斯內克河谷平原的一部分,上游就是黃石火山的核心區,自然難以幸免。
廢棄的城市表面,仍然殘留在很多火山灰,空氣中散發著一股硫磺味。
站在城市最高的建筑上,可以看到南側的河谷平原上,鋪滿了一望無際的黑色,那是巖漿冷卻凝固后,形成的巖漿巖平原。
非常不幸,博伊西的機場也淹沒在嚴峻之中,現在只能在城市西北的山地上,重新修建一個新的臨時機場。
這里之所以有人過來,其實并不是因為需要修復生態之類,而是要開采這些巖漿巖。
黃石火山的噴發,雖然帶來巨大的生態災難,但是在這巨大的危機之中,也蘊含著巨大的機遇。
博伊西的廢棄城區,被改造成為巨大的礦物提煉中心。
各種各樣的采礦車、運輸車,將大量的巖漿巖挖掘出來,然后經過粗粉碎、初遴選,送入各個專業的提煉工廠。
這里的巖漿巖,主要成分是硅酸鹽型巖漿巖,氧化鋁含量在47.3~50.6%之間,典型的基性巖漿。
另外還有三氧化二鐵、氧化鐵、氧化鎂、氧化鈣、氧化鈉,占比也非常高,這些是巖漿巖中大量存在的成分。
而這里的巖漿巖中,還有4.26%的重金屬、有色金屬、稀有金屬以及放射性元素等。
這4.62%,才是黃石火山巖漿巖的精華部分,金銀銅就不用說了,還有一些工業需要的金屬元素。
要知道,這一次黃石火山噴發出來的巖漿,總覆蓋面積是52.7萬平方公里,比蒙大拿州的總面積(38萬平方公里)還大。
而如此龐大的面積下,巖漿巖的平均厚度,更是達到了13.5米左右。
比如博伊西所在的斯內克河谷,巖漿巖覆蓋厚度達到了31.7米左右。
周圍半徑700公里內的很大一部分區域,基本地形都出現改變。
這么多巖漿巖,雖然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卻也帶來地幔中,豐富的重元素。
反正這里的生態已經被毀滅了,那在這里大規模開采礦物,就不用太過于考慮生態。
至少在黃石火山的地質活躍期內,周圍半徑500公里之內,肯定是沒有辦法進行人工修復的,只能靠自然一點點自我修復。
重金屬提煉工廠內,一車車經過初次遴選的粗礦,被送入生產線之中。
在這里工作了快一年半的米德蘭,雖然已經習慣了眼前的場景,但還是有些感慨聯邦的技術進步速度。
他以前是在卡內基鋼鐵集團工作的,也見識過各種冶煉技術,但如同聯邦這樣,高效又低成本的開采冶煉,還是第一次看到。
怪不得米國會在礦物產業上一敗涂地,這種開采冶煉技術,可以抹平礦物的豐度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