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都嚇得宿夜哭泣,唯恐追討他們那些被記載的罪惡,更別說世世代代給人的警示了。
這些都是因為有了文字,而讓后人看到,尤其是那些鐵筆直書的信史,令奸臣喪膽。
這一通關于文字歷史的聯想,如果不是花鮮生201倍的生命高度,起碼得三五年時間。
可是,現在他花了也就一秒時間,就想通了其中的關竅,有文字出現證明倉頡已經進入歷史。
那兩面認軍旗,也說明了這個氏族是伏羲的兒子之一中央氏族,也是伏羲特殊倚重的力量。
這才有認軍旗上的說法中央氏族人道大統這樣簡單粗暴大力直接的宣示。
古人都比較直爽,不會拐彎抹角,他們可不會如同后世那樣閑著沒事。
說這個是中央氏族,就是一切以這個氏族為中心;人道大統,就是說他們做的事情都是正統。
凡是不符合他們做法的行事為人都是歪門邪道。
只是不知道伏羲為什么將他們派了出來,這樣關鍵的氏族不是應該層層保護起來嗎?
古人行事,處處高大上,輕易出手就是后人難以理解的高度。
在兩面認軍旗前導之下,中央氏族人馬人如虎馬如龍,如同山洪乍泄,快速接近蚩尤的九宮陣。
只見斷修整個緊張起來,大吼一聲!
“倍列、爭奴!你們二人出馬,不惜一切代價,擋住他們不讓他們進入九宮陣!若有疏失,定斬不饒!”
二人聞令,沒有絲毫耽誤,當先沖了出來,后面跟著他們的族人。
其中倍列是蚩尤的第十五個兒子,涂桑洞異化過程,讓倍列異化得一身花斑豹豹的外身。
不過他的四肢卻和豹子不同,連著肋下,斜生出四支蝠翼來。
平時在地上行走時,蝠翼收縮,卻如兩道衣服的合縫一般。
但是他幅翼可以讓他如同飛鳥一樣飛翔。
當他變成飛豹以后,不但有極快的速度,而且具有超強殺傷力。
另一個人是蚩尤的第十六個兒子爭奴,他在異化前是訓鷹師,平時也都是鷹不離身。
涂桑異化之時,他沒有和其他兄弟搶猛禽尸軀,而是帶著自己的鷹進入了涂桑洞。
因為他帶入的是活鷹,所以在異化之時,發生的變化也大。
他身上帶的那只鷹在異化時產生變化,也就是鷹的本身也得到提高,一個分開成兩個。
不但數量增加一倍,體形上也變大了。
他異化完成以后,左右肩頭上,各伸出兩只碩大鷹頭,兩臂成了兩扇鷹翅,翅尖處便是手。
背上還生出兩只鷹翅,全身長滿了鷹羽,雙腿上散滿尾羽,也變成了超級能飛的鷹人。
這二人同時攻擊一個氏族,而且是都有超強的飛翔功能,顯然對其非常重視,將一個當兩個打。
花鮮生緊張地看著雙方交戰,心中立馬想到這一戰的勝負對雙方的士氣都是至關緊要。
就在倍列和爭奴接近中央氏族的時候,八卦陣一方的兩桿認軍旗突然動了。
原來和后世不同,持舉認軍旗的不是掌旗官,而是族長和主將兩位最高首領!
只見二人催馬向前,大旗迎風一展,卷起一個巨大的漩渦。
飛來的倍列和爭奴二人措手不及,正好被大旗的漩渦將兩人卷了進去。
-----------------------------------------------------------------
注釋
①《淮南子·本經訓》:“昔者蒼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②《明一統志·人物上古》:“倉頡,南樂吳村人,生而齊圣,有四目,觀鳥跡蟲文始制文字以代結繩之政,乃軒轅黃帝之史官也”。
③《春秋左傳集解》:“古者無文字,其有約誓之事,事大大其繩,事小小其繩,結之多少,隨揚眾寡,各執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