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老文禮從自己座位上站了起來,躬身施禮后回答。
“已經完成了,就等著主上預覽。”
說罷文禮拿出制定好的文稿,走向前來,遞給已經被升為貼身小秘書的靈。
靈連忙向前一步,雙手接過家老遞過來的文稿,然后轉身恭恭敬敬地遞給文繼明。
文繼明拿起足足二十頁的文稿仔細地翻閱著,一條一條地查看。在花費了二十分鐘的時間細心閱讀之后,滿意地點頭。
“大善,就照這樣發布吧,等我先算下吉日。”
說罷文繼明掏出十六張,據說是用有靈性的通靈木所制的木牌。每張牌面都刻有神秘的符文,按照從德莫特里奧那里所學得的占卜步驟,他把這些木牌按順序排在面前的桌案上,然后念動一種腔調很古怪的咒語,咒語念完后,一道白光從天而下打到其中一張木牌上。
文繼明掏出一本注釋書,翻到對應的那頁看了一下,然后自己開始掐指計算,很快得到答案。
“七日后,日月光芒最盛,益祭神,祭祀,拜祖,婚嫁,出行。我們就在七日后于文神廟舉行立法大典,命律法司迅速做好律文石牌,立于文神廟廣場之上,用紅布遮掩并派人守衛,等到七日后舉行立牌儀式。”
在地球上,華夏古代最早出現的刑律記錄,是《周禮·秋宮·司刑》。
夏代是中國第一個被歷史記載的王朝(約為公元前2000年—約為公元前1600年),其刑律總稱為“禹刑”。《周禮·秋宮·司刑》注:“夏刑大辟二百,臏刑三百,宮刑五百,劓刑各千。”華夏古代的刑與法含義相同,刑罰的出現,標志著在夏代時期華夏的法律制度已經產生。
中國古代最早的法律起源與“禮”“刑”之間的關系,即“刑起于兵,法源于禮”。
刑起于兵:一方面,“師出以律”,華夏古代最初的刑起源于軍事戰爭,最早的法脫胎于軍事中產生的軍法。另一方面,“兵獄同制”。軍事戰爭需要及時處置敵人、俘虜或其他違法犯罪行為。某些軍法同時就是定罪量刑的刑法。
法源于禮:禮產生于祭祀,在祭祀過程中,儀式得到強化和系統化,隨著階級的分化,祭祀的儀式開始因為階級等級不同而不同,此時“禮”成為等級的標志。隨著階級的劃分,上層階級演化為統治階級,他們借助政治勢力手段將“禮”上升為調整人們社會關系的規范。至此“禮”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實質上都具有了法律的內涵,直至周公之禮,“禮”得到規范化和系統化,從而成為華夏古代調整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總稱。
在華夏之外,被公認的地球史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是《烏爾納姆法典》,是古代西亞烏爾第三王朝(約公元前2113——2008年)開國君主烏爾納姆制定的,原件大約由30-35塊泥板組成,但其中大多數都未能保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