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眼看著就到了十一月中旬。
梁國郡的知府姜權,在這些日子里一直在為秋收這件大事忙碌著。
身為姜府老人的姜權,由于已經年過五十,職業等級一直在三階上停滯不前,于是他在今年的年初,自己申請從大明陸軍的第三軍團旅長的職務上退了下來。
本來他是想自己買些田地,找個鄉下地方養老,結果被大明內閣,因為地方知府嚴重缺乏的原因,在七月份任命他代理梁國府的知府,把他派到了這個南方的邊遠地區。
在上個月,中央政府調派了五臺魔力收割機給梁國府,以支援即將到來的秋收,于是他就從上月底,帶著這五臺機器一個鄉接一個鄉地到處跑,幫助當地的百姓免費收割。
其他地區的知府們,在遇到這種事情時,大多都是派自己的手下出面,代替自己去做這項工作。
但是對于姜權這個從軍隊里面出來的知府來講,秋收這種大事必須要自己親自監督,他才會感到心安。
這不,今天的一大早,姜權就帶著由六輛卡車組成的車隊,載著那五輛魔力收割機,沿著剛建好的鄉間公路,向著最后一個還沒完成秋收的鄉鎮平谷鄉駛去。
車隊在上午九點一刻左右,到達了平谷鄉。
當他們剛開進平谷鄉,姜權就看到平谷鄉的鄉宰鄭立群,已經站在鄉鎮的路口等待著他們。
等姜權剛一下車,鄭立群就趕緊走到他跟前,對他深施一禮道。
“歡迎府尊大駕光臨,鄉民們在聽到機械的好處后,都一直在翹首盼望這些收割機來我們鄉幫助秋收,沒想到府尊親自給送來,實在讓我們受寵若驚啊!”
姜權擺了擺手說道。
“鄭鄉宰就不用客套了,我一直都沒機會到你們鄉來看看,正好這次可以順路過來一趟。先麻煩鄉宰趕緊派人帶著師傅們去幫忙收割,我們待會兒再聊。”
聽到知府的吩咐,鄉宰鄭立群連忙喊人過來,吩咐他們幫忙從卡車上把收割機卸下來,然后領著幾位收割機駕駛員,駕駛著魔力收割機向鎮子的農田駛去。
等收割機離去之后,鄭立群引著知府姜權向鄉政府的大院走去,兩人邊走邊聊。
“鄭鄉宰是前梁國諸侯鄭氏的族人吧,以前不是叫鄭群嘛?”
鄭立群一邊領路,一邊恭敬地回答。
“是的府尊,家主大人是我的堂兄,我是三房的子弟,因為家里老人們覺得應該向陛下學習,給家族里的子弟們按輩分編寫宗譜,我們這一輩被定為立字輩,所以我名字被改成了鄭立群。”
姜權繼續問道。
“鄭鄉宰的家不是在這個鄉吧?”
“是的,根據我朝規定,不能在自己家鄉擔任任何官職,所以卑職自然不敢違背政策,我們的老家是在麗水鄉,整個鄭氏一族基本都在那里居住。”
姜權滿意地點了點頭,麗水鄉是距離這里最遠的鄉了,看來這位鄉宰還是非常守規矩的。
于是他對這位年僅三十多的鄉宰說道。
“根據各鄉的報上來的數據來看,你們平谷鄉搞得很不錯,在短短的幾個月里就完成了今年布置的大部分工作,不僅完善了鄉里的教育系統建設,在你們鄉政府職能方面也是做得很好的。”
“而且你們這個鄉是全州府里第一個建立鄉立警察派出所的,一看就知道你對鄉鎮的治安和法律非常重視,你是怎么考慮的,能不能說給我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