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他又使出了買一送一和無限續杯兩大奇招。
包子買一個送一個,店里的雷露買一杯之后便續杯喝到吐。
反正所謂雷露就是檸檬汽水,喝下去酸甜還會在舌間炸開,新奇得很,二氧化碳多嘛,能喝幾杯?
再輔以流水線式的制作工藝,打面機、串聯蒸箱、鍋爐等利器,這生意不但不虧,還有得賺。
京城的食肆,在楊露禪的科技神功面前,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只用了五天,一品鮮就在京城打開了局面,舉城皆知談不上,半城有聞沒毛病。
這是因為第三天頭上,楊露禪就推出了一個新營生,給那些家道不寬裕的人批發包子,他們可以走街串巷搞外賣,一百個包子饒二十文錢。
這是積德的好事啊,還方便主顧,不用跑那么遠,看見扛著個保溫箱的叫賣小廝喊一聲就能吃到熱乎的一品鮮包子,一文錢一個,聽說大順齋做的御供都比不上。
一品鮮能說上得是日進斗金了,每天要賣幾萬個包子。
同行也琢磨上了,可一品鮮官府的例錢不缺,材料來源清楚,想看廚房也行,同行們都開始呲牙花了,這是不給活路了嗎?
沒法子,哪怕是眼睜睜看著,一品鮮能做到的同行也做不到,更不用說做出那個味道了。
他們覺得此風斷不可漲,可應該怎么應對他們也沒章程,于是就求到了李師傅那。
李千坤是京城飲食行當的扛把子,行會,在清朝可是很有力量的。
眾人相求,李千坤還是得出面,其實就連智親王也在王府眷屬的央求下嘗過一品鮮的東西了,他也覺得跟李師傅的手藝不相上下。
師父帶著徒弟,李千坤手下也一大票子人要謀生,所以不僅僅是同行,徒弟們也想師父出面讓一品鮮消停些,廚子何必為難廚子。
可李千坤讓人一打聽也覺得沒法下手。
主要是短短的時間內,一品鮮就成了氣候,裹挾起了一大票人。
原材料斷供?那可是真金白銀啊,別人為憑啥聽你的,一品鮮不壓價,就是弄出了個很新鮮的投標。
把材料分等,評出好壞,再跟價碼一起算,得分最高者得標,也不獨食,前三名都有機會,量不同,且旬月一回,原材料的供應商沒法形成合力。
賣場禁入?問題是人家也不到茶館戲院這些地方做生意,就是一個大子的街頭行市,總不成堵門不讓人家上街吧?
而且一品鮮還拉攏了一幫家境貧寒或殘或弱的百姓,斷這些人的生計,不但李千坤不忍,也承受不了這樣的罵名。
至于攛掇伙計罷工跳槽,那更是想都別想,主力是店主的河南老鄉,就算是到京城后雇傭的也是良家貧戶,再說人家開的工錢也不低。
聽說一品鮮還搞了個加盟制,過段時間還會開放分店,經過審核考察后合格者,可以由一品鮮提供技術和原料器械,只需要出錢就可以搭上這艘快船了。
打聽了一圈,李千坤也棘手,別說打壓了,給一品鮮這么干下去,這些食肆的地盤都快沒了。
難不成真的下黑手?李千坤看著一品鮮裝包子的紙袋上印著的那個禿瓢老頭號盤算不定,這老頭也蠻和藹的嘛。
李千坤也不是冒壞水的那號人,更何況手下也敲邊鼓打聽得很詳細,人家一品鮮的品性沒得挑。
不能坐以待斃,李千坤決定撂下面子,看看大家能不能坐下直接談。
他一招手,叫過了跑腿的弟子:“把我的拜貼給一品鮮的東家送去,邀他明日午時得勝樓一晤,明天在得勝樓替我擺一桌,看看大家能不能商量個兩不相害的辦法來。”
次日李千坤起了個大早,帶著八個卦字的嫡傳弟子到了得勝樓。
可楊露禪比他來得還早,就只有陳玉娘跟著他赴宴,還帶了一大籃包子,見人就奉上一個:“嘗嘗俺家包子,真心實意。”
李千坤的弟子們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就沒見過這么自來熟的人。
楊露禪卻繼續有禮有節,他給李千坤面子,做足了晚輩禮,打著拱手鞠了躬:“李師傅可不容易見,關卡重重啊,今日終于得面真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