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流水的山溪也不行,不是蛇就是黑魚什么的,哪那么多講究。
出門在外碰到點蟲蛇算什么,運勁一震不就脫出去了嘛,現在好了,熬著吧,全身都嗖了。
熬到出了山,總算是解脫了,苗顯發誓,以后絕對不跟女人一起出行,自討沒趣。
他的誓言發早了,苗顯還不知道前面有什么等著他。
出了山,租一條小艇放船直下很容易,在平和縣小船擺滿了碼頭。
漳江現在稱云霄溪,不長,也就百余里。
其實福建所有的江河都被稱為溪,見慣了大海的福建人看到江河都是小溝渠。
溪流水疾,一天的功夫就到了下游入海口,云霄鎮就在這里,當五枚踩實了云霄地面時,真是恍如隔世,地獄天堂。
到了云霄就好辦了,一打聽那隊云游至此的尼姑,就可以找到高溪廟。
詠春會的師太們早就到了,她們打著尋覓善土制造佛器重光三寶的名義前來,已經在當地站穩了腳根,連窯口都買好了。
對外就宣揚云霄這里的觀音土最具佛性,能制造出蘊含佛光的寶器。
這年頭的人們最信這個,也不可能每一個信眾都能時時去寺廟進香,請一尊瓷制的佛像或觀音,是佛教徒的人生大事。
因此詠春會的師太們尋找有靈性的土質進行佛像制造就是名正言順的行為,還屬于善舉。
而且詠春會的師太們出手也算大方,又不跟當地人產生利益沖突,只會帶來源源不斷的好處,云霄的百姓們也不會對她們有惡感。
當地的官府雖然有所聞,可詠春會的師太們也依例前往衙門落了案登記了度牒,還有佛儀奉上。
云霄本就在山區,山高皇帝遠,姥姥不疼舅舅不愛,此時還管得很寬的漳浦縣衙也懶得去關心山旮旯里的幾個尼姑。
他們眼下正頭疼呢,云霄有一半地方屬于清海遷民的范圍,清廷因為幾年前鄭成功曾在通過云霄溪登陸攻擊漳浦縣,決定將劃定的沿海區域內的民眾全部內遷安置。
政令下了,可實際執行起來卻又難上加上,上峰一句話,下面跑斷腿,既沒錢也沒人,就漳浦現這幾桿槍,干個屁啊,走完地界都快一年了。
詠春會的到來實際上為漳浦縣解決了一些老大難,開窯需要勞力會給工錢,那些不知如何安置的民眾有了去處和收入也不鬧事。
如果是和尚縣衙還怕,幾個尼姑,要說造反他們也不信,女流之輩能做得了甚事?
之前五枚拜托至善搞了幾個跟南少林沒關系的度牒現在派上了用場,除了自己人,就再也沒人知道高溪廟跟南少林的關系。
于是詠春會行事就十分便利了,有張皮披著,都見不著內里。
她們落腳后就按五枚的吩咐尋找高溪廟,結果還真存在,不過是一個小到跟麻雀五臟差不多的山廟,里面早就沒了廟祝,荒廢日久。
詠春會的師太們很輕易就把高溪廟給占下了,開始廣聘人手大興土木,洪熙官他們到時已經清理出了一塊空地,有十數畝方圓。
提喜法師這會還沒出生呢,洪熙官和五枚又占了個先,這一回洪門就名副其實真的姓洪了。
到了云霄,洪熙官他們的身份又變了,成了祖傳手藝的制瓷匠人。
反正新的骨瓷窯口也不會像傳統窯口一樣的工藝,洪熙官和五枚打算煉焦燒窯,擯棄木碳和生煤塊,這樣可以提升窯內溫度,能控制好質量。
福建一地,煤鐵礦資源很豐富,有名的龍巖煤礦離著云霄也不算遠,其實以洪熙官所需的用量,就在本地找都不缺。
從工藝流程的角度來說,洪熙官和五枚成了手藝人還真的沒人能看破,
一到云霄,他們就開始勘探土質,組織搭建窯口和燒焦爐,還把自來水給解決了,用的竹筒,從山上直接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