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他的成長,他越來越體會到洪熙官對他的影響,讓他在八歲以后不用餓著,讓他能有書讀,還教給了他那么多神奇的本事。
可師父好像也跟那些女票客一樣,轉個身就沒有蹤影,也不知浪到哪里去了,幾年了都不來看一下他。
韋小寶是多么想證明給師父看他已經是一個合格的徒弟了,師父應該徹底地收下他,承認師徒的名份。
對了,師父還沒認他呢,雖然韋小官將洪熙官當成了父親一樣的存在,可他只是師父游戲人間的小小景致,并不是全部的風光。
韋小寶“幽怨”上了,他在妓院長大,見慣了涼薄無情,就越發地趁視有情。
洪熙官也并不是完全地忘了韋小寶,他都做了好些事幫韋小寶鋪路呢,給徒弟練手的鰲拜、鄭克爽和馮錫范不就安排好了嘛。
只不過洪熙官自己也忙頭顧不上尾,他是再也不想玩布局流了,下次情節必須緊湊才行。
東瀛已經被天地會踩遍了,沿海的港口全被雷霆掃穴蕩空了一遍,現在德川幕府只能龜縮在遠離岸線的地方,喘著越來越弱的氣息,等著天地會在大軍前來。
后頭的事情不需要洪熙官擔心,布局完美,最后那一刀由麾下的將士去切就好,這樣還能考察出誰更有領導力和大局觀。
洪熙官算是騰出了手,時機差不多了,可以開啟等了許久的主線情節。
這不,他就想趁著回中原的時機將剛剛“研發”出了云龍百變傳給韋小寶這個不記名弟子。
不認徒弟只是不想影響韋小寶的命運罷了,但給徒弟增加點手段還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洪熙官回中原的第一站并不是云霄,也不是莆田,而是水網通衢揚州。
當他走進麗春院時,戴著個虎頭帽的韋小寶正坐在用桌椅搭起來的高臺頂端吹水,下前圍了一圈客人,上面的二樓走道也站滿。
韋小寶的語調充滿了不羈和靈跳:“今天要說的人物,是天地會的總舵主洪熙官,有道是平生不識洪熙官,便稱英雄不夠班,這位總舵主他身高八尺,腰圍也是八尺。”
那些看熱鬧的客人立即就捧哏了:“那他不是方的嗎?”
韋小寶似乎是覺得沒捧出水準來,撇嘴道:“方的又有什么奇怪,一樣米養百樣人,八角的都有。”
然后他抹了抹嘴角搖搖頭,講得挺累,口都干了,可坐得太高沒茶喝,跟那些茶博士的待遇差遠了,看來以后得改進。
不管了,講完再說,沒準能混頓酒喝。
韋小寶歘地一下收起了手中的折扇:“說到這位洪熙官就厲害的,他的武功是九天十地菩薩搖頭怕怕霹靂金光雷電掌,一掌打出,方圓百里之內不論人畜、螃蟹、跳蚤全都化成飛灰。”
看客們不滿意了,大吼起來:“這也太假了吧,真要這么厲害一人打天下都行啦。”
韋小寶就是追求這樣的效果,他咂了一下嘴:“比我說的還厲害,不過此人行蹤不定飄忽無影,但是我在機緣巧合之下就曾經見過他半面。”
說著韋小寶裝腔作勢地打開折扇,掩住了半邊臉,洪熙官分明從韋小寶的臉上看到了一絲落寞。
放了鄭克爽,洪熙官也就沒想著天地會能繼續隱身,再說以天地會的體格,現在想隱身也隱不住了。
他也猜到鄭克爽和馮錫范會在江湖上給他揚名,為的是讓鰲拜和康熙將目光轉向天地會,給天地會制造麻煩。
韋小寶可能是從傳聞中聽到了,自然而然就會想起這個師父,看來他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吸引自己的注意。
一個看客斥道:“要么見過要么沒見過,哪有只見半邊臉的。”
看,有人上當了,韋小寶抓住了機會:“因為他遮了半邊臉嘛,傻瓜,沒聽說過猶抱琵琶半遮臉嗎?你沒讀過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