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寺的鐘聲是洪熙官敲的,為的是喚醒給桑結催眠時留下的后門,是時候讓桑結臨陣“叛變”了,他手里抓著鰲拜呢。
韋小寶跟洪熙官實時“連線”,洪熙官當然知道動向,立即敲響了鐘。
皇宮里的鐘聲則是康親王讓手下做的,孝莊死了,太后也死了,值得上一個國喪。
康親王想借著給孝莊和太后發喪提醒各方,大家都悠著點,真要停尸不顧束甲相攻嗎?打下去大清就爛了。
確實有用,各方聽聞了鐘聲都冷靜了下來,約束手下住手對峙,想著看看風向。
可洪熙官早就借好了東風,正當各方沉寂下來時,一股風從草原上吹進了京城。
葛爾丹都走了這么多天了,也該傳來好消息了。
不過快馬報迅的不是葛爾丹,而是葛爾丹的對手喀爾喀部傳來的壞消息。
八百里加急可不知道現在京城亂成什么樣,在傳訊驛卒認知里,當然是前方的戰情最緊急。
于是一匹快馬就在最不應該的時候一路跑進了京城,還一路高聲大喊:“喀爾喀部急報,準噶爾部內侵,博爾濟吉特部主力在口外遇伏,全軍盡沒。”
悠遠哀鳴的鐘聲還沒停下,急報又來,兩個聲音攪和在了一起是如此的刺耳,喪鐘加惡迅,難了。
康熙眼又黑了一次,他第一時間就想到了順治所在的清涼寺,那里離大同口外那么近。
所以當那封涂著火漆的急報遞到康熙手上時,他的手不斷地顫抖著,一直使不上力,沒法撕開。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康熙將后槽牙都咬出血來,嘴里的腥味讓他提了神,終于拆開了那封急報。
里面的字跡簡單明了:葛爾丹派人潛至五臺山,兵圍清涼寺,博爾濟吉特部派兵馳援,被葛爾丹趁機偷襲本部,主力全軍覆沒,當前葛爾丹已經堵住了喀爾喀部進入口內的通路,直逼喀爾喀部的腹心,而有可能進兵張家口。
這次康熙就真的沒站穩,好在旁邊的待從扶住了他,康親王見狀也湊了過去,看到了掉落在地上的急報,康親王也一陣暈眩。
葛爾丹斬斷了喀爾喀部與京城的聯系,萬一葛爾丹輕騎疾進,很快就能威脅到京城。
最要命的是葛爾丹一向與鰲拜以及密宗交好,與康熙這邊的關系不咋的。
乍一看都會覺得這個急報是鰲拜做的布置,他拉來了盟友威脅朝廷。
可康親王卻越想越不對味,總覺得還藏著一個大敵,卻看不見它的影子。
沒讓康親王多想,韋小寶又殺回來了。
他追著豪格而去,卻提著個人頭回來,趁著鰲拜的手下不注意,他穿過了封鎖躍上了城頭。
可比豪格帥多了,一個沖天炮就飛過了十幾丈遠,還高達數丈,簡直就不是人。
做的事情也不是人,韋小寶站到城門樓子頂上,擎出了那個人頭大吼:“鰲拜已經授首,還不放下兵器投降。”
完了,康親王也倒了,被手下頂住才沒摔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