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場面雖然看著苦,但沈繼并不了解內情,也不好多做評價。
他問旁邊的人道:“常寧縣這樣的人多嗎?”
“兩極分化吧,窮的窮死,富的富死。”那人說道,“城北老朱家有萬畝良田,光佃戶就有上千人;城南老常家有騾馬成群,光是種牧草的地,就比常寧縣城還大。而最窮的人,現在還在玉佛寺門口,等著吃舍粥呢。”
一說起玉佛寺,沈繼的思緒一下子就被勾了起來。
當初他在伏魔宗的時候,這里還叫做碧波寺。
正是因為趙力山、何如火、阮小強、沈繼這四個人,聯合幫他們弄了一尊大玉佛,這里的方丈才決定給它改名的。
玉佛寺就在常寧縣的城里,沈繼便生出了故地重游的想法。
當初他還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魔人,現在卻已經是金錢幫松江分舵舵主的親傳弟子了。
他現在出門都帶著一頂小帽,能把他頭頂的魔人標志蓋住,只要不遇見方丈,估計不會被認出來。
沈繼聽那人說,常寧縣里這樣的人間慘劇還很多,他便沒有再看,起身往玉佛寺的方向走了過去。
或許只有貧困,才能給佛家提供扎根的土壤吧?
當初聽寺里的方丈講過,碧波寺之所以叫碧波寺,是因為很久之前有一名被稱為碧波羅漢的二階修士,最早將共樂國的佛家思想傳播了過來。
他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苦修之人,武學、佛學都很精深。
主要是武學。
在講學的初期,有很多舌辯之士和他論法,將他的佛學理論批駁得體無完膚,結果都被他以物理的方式降服了。
這些舌辯之士“心甘情愿”地加入了他的門下,開始幫他完善理論,四處**,成功地研發出了“大乘佛教”理論,就此在京城扎根。
他一手創建了現在香火鼎盛的大光明寺,與眾弟子曾經創下連續**七十二天的記錄。
年邁之后,他周游四方,最后圓寂在了松江府的常寧縣。
于是弟子就在這里設立了一座碧波寺,用來保存他的佛骨舍利。
但是一來碧波寺地處偏遠,松江府信佛的人口基數小;二來佛學造詣精深的法師,一般都不愿意來這苦寒之地;三來是碧波羅漢雖然厲害,但打活著的時候,跟他許愿就一直不太靈……
所以碧波寺的香火一直不怎么旺盛。
寺里的方丈是本土挖掘出來的人才,對碧波寺的現狀非常清楚,所以一直想要進行革新,這才要重塑一尊玉佛,并大肆宣傳對玉佛許愿特別靈的“謠言”。
沈繼故地重游,想起了與趙力山等人一同生活的日子,倒比他上輩子的記憶深刻得多。
十月初五是碧波羅漢的誕辰,所以玉佛寺照例要舉辦大型的祭奠儀式,而且連續多日對外舍粥。
遠遠看去,哪怕已經傍晚了,依然是人頭攢動。
走近之后,廟門外支著一口大鍋,前面等待舍粥的人排起了長龍,倒與當初金錢幫招聘的時候陣仗相似。
看起來,這常寧縣吃不飽飯的人還真不少。
不過看穿著打扮,隊伍中的人倒不怎么寒酸。有一半以上的人,穿得都比剛才那家被趕出來的三口人干凈。
其中還有個人,身上穿著綾羅綢緞,一看就是富貴人家出身。
沈繼便好奇地湊過去,問道:“敢問一下,是說這里的粥有什么特殊功效嗎?您一看就是富貴逼人的老爺,怎么也來這里排隊了?”
那人呵呵一笑:“其他的功效我倒是不知道,反正吃飽了不餓。我在這兒吃一頓,家里面便省了一頓。你看,我還特意把家里面的佃戶們都叫過來了!”
沈繼:“……”
要不說該你這樣的人發家致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