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九重計劃將這鯤鵬舟駛入無量大海深處,確實是有極大的可行性,但可惜的是,不管是太上魔尊的計劃,還是已經發生的事實,都不容伏九重這般慢騰騰地進行計劃,也沒讓他有成功的可能。
不過伏九重的計劃,卻不是不可以采用。
“那便繼續出東海,過渤海,進入無量大海深處,你來操持鯤魚。”
楚牧說著,手按光柱輕輕一劃,一道白光閃過,他本人已是被移動到一處靜室之中。
他點起靜室內的龍涎香,在淡淡香氣縈繞之下坐到中央處的蒲團上,微微闔眼,開始回憶起《太上感應篇》的內容。
‘所謂善惡,乃為順違,順此世者為善,違此世者為惡,然吾不同此理,吾以為,善我者為善,惡我者為惡,善惡皆出我心,而非世理,以此心分化善惡,得悟順違,參陰陽,悟正反,通兩相,化雙體······’
一般的善惡,乃是普世價值觀,是世間通行的觀點、道理。順益世間者,則為善,違損世間者,則為惡。
而太上魔尊所闡述的善惡,乃是以己為準。
善待我者,即是善,惡薄我者,即是惡,以個人基準代替普世基準,若是傳出去,便是離經叛道的惡論。
修煉此功者,便需以此理念來約束自身,掌控己心,先是將善惡以己為準,進而通過對心念的激化、掌控,將善惡分化,得悟純正忘情之心,而后以己心控善惡,化雙體。
通篇上下皆是在闡述善惡之變,忘情之論,若是換做境界淺薄者,怕是只覺如讀經書,通篇大論卻無實際功法運行,但若境界高深,心境高遠者來讀,卻是能根據內容理論進行推衍,悟出在這通篇大論之后潛藏的,那可說是悖逆世俗與人心的,堪稱離經叛道的功法。
而楚牧,他不單是領悟出《太上感應篇》的真正內容,甚至于根據此功開始反推《太上忘情道》,欲要參悟太上魔道的根基法門。
《太上感應篇》本就是立足于《太上忘情道》所創的法門,其內行文,句句字字,都包含太上魔尊的理念和武道,楚牧以此反推《太上忘情道》,漸漸讓這部被斥之為邪魔之論的功法出現在腦海之中。
‘忘情而至公,得情忘情,不為情緒所動,不為情感所擾。天之至私,用之至公。命之制在氣。死者生之根,生者死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時物文理哲。天理、生死、陰陽,唯忘情可超脫,唯忘情可掌控。’
楚牧眼中,一黑一白兩道玄奇相聚,化作太極旋轉。
心中,一黑一白兩縷念頭抽離,善惡之念開始剝離意識,在元神表面,一層白,一層黑,薄薄的外層,就像是兩層衣衫,正在被緩緩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