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雨橋偏頭想了想道
“做虛擬主播的這段時間,我發現虛擬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又問“姐姐,你覺得為什么很多人更愿意喜歡紙片人呢”
秦絕沉吟“青春永駐,不會塌房”
她說完覺得不嚴謹,想了一會兒繼續道
“不論是影視還是動漫游戲,虛構題材都有更充足的空間來向三次元的人們展示現實中并不存在的新奇與美好,對奔波于生活的大家而言,虛擬世界既是避風港也是逃難所,可以幫他們從忙碌壓抑的現實中暫得一些喘息,獲得心理上的快慰。”
秦雨橋點點頭。
“相比起來,真人有很多風險。人心,人性,不確定的地方太多了,難辨好壞善惡。”
秦絕說著想起為難,“虛擬角色相較之下更純粹,他們依托于作品,有明確的設定、經歷甚至結局,一切都是白紙黑字,形象豐滿而獨立。即便創造出他們的作者突然不做人,干出一些ooc的事情,觀眾和讀者心中也很難因為這種事而動搖。”
說白了,真人塌房那是本人確實有問題,但虛構出的角色本身就不存在于現實之中,想有什么真實劣跡都沒辦法有。
就算作者再怎么荒謬毀人物,大不了喜歡角色的粉絲們不認就是了,他們熱愛的角色是無辜的,完全可以事件分離,喜歡角色和罵作者并不沖突。
“嗯,是這樣的。”秦雨橋輕笑著應道,“所以我現在就在努力營造這樣的虛擬感。”
“但你是虛擬主播,嚴格來說是二次元的形象加三次元的人格,姑且稱之為25次元吧,這和純粹的二次元虛構角色還是有區別的。”秦絕略微不解。
“唔怎么講呢。”
秦雨橋把平板切換到另一個頁面,上面竟都是有關二次元發展的學術論文,文本上有許多劃線和標注的痕跡,顯然是用心看了。
“早期的acg文化就像姐姐剛才說的那樣,里面是百分百虛構的角色。但隨著科技發展和文化發展,很多人熱愛著二次元角色,又經常因為次元壁而感到悲哀。
“畢竟角色的臺詞、聲音、動作等等,都是由創作者設計出來的,背后是畫師和配音演員等工作人員的通力合作。有些人可能不介意,但也有些人一想到這些幕后的事情,就不可避免地難以接受,心情低落難過。
“所以漸漸地,純二次元的概念發生了一些變化。人們想要滿足自己更多的情感需求,想要得到更切實的回應,試圖將虛構的與真實的結合起來,這樣既能有奇特而超現實的視覺體驗,又能獲得更豐富、更靈活的回應。虛擬主播和虛擬偶像也就應運而生了。”
秦雨橋把這些天的成果和感悟娓娓道來。
“幻想總是最美的。虛擬感、神秘感讓人們產生無限遐想,觀眾們看著主播們的虛擬形象,會有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覺。
“而有了虛擬形象,主播本人也無需考慮外貌和其他一些門檻,唔,說得嚴重一些,哪怕他們是傷殘人士,這些身體上的缺陷也能被很好地掩蓋、包容,不會暴露于人前,讓他們能像其他人一樣擁有自己的一份工作和事業。”
“虛擬感,距離感,安全感。”秦雨橋說道,“不論是對觀眾,還是對主播本人,都是這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