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事情的發展比較魔幻,但李鴻還是迅速反應了過來,把秦絕迎進了劇院內。
“不好意思,沒想到只有一個人過來”他干笑著,心里也納悶怎么秦絕會跟高江成遇上。
高江成就更納悶了,誰能想到偶然碰見的小哥既是那個出演了熔爐的秦絕,又正好來isca找場地呢這里面竟然還有知名節目組和秦一科技的參與
難道今天真是走運了閨女說的什么“水逆消散”是真的
兩個中年男人的暗自疑惑并沒有影響參觀進程,秦絕在李鴻的陪同下先走了一圈外圍。
林恩劇場是個中型劇院,不分廳,最多可容納九百位觀眾,露天部分的座位則無數量限制,但李鴻說他測試過,在保證試聽效果的情況下最多可以加設六排座位,這就又多出了三四百人。
一旦滿座,想必也很壯觀。
從李鴻的口中,秦絕得知林恩劇場的半露天結構其實起源于很久之前的一場設計失誤。
當初建造時,本意是想打造出一個“內是封閉劇場,外是音樂廣場”的復合式建筑,但由于圖紙出了差錯,連帶著施工也出現問題,原定的超強隔音可開合院墻承重不足,聲響效果也不好,且具有極大的安全隱患。
而李鴻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人當了冤大頭,接手了這個爛攤子,索性突發奇想,請了新的設計師與施工團隊,把外圍院墻徹底拆掉,同時在頂棚處向外延伸出頗為壯觀的屏障,半露天劇場由此建成。
秦絕在網上看過林恩劇場的全景照,它在側視圖上呈流線型,遠遠看去輪廓像一只海豚,尾部狹窄處是劇場入口,其次是后臺、舞臺內場、舞臺外場和觀眾席,越是向里深入,地方越是寬敞高闊。
“哦池座是起坡式的。”秦絕參觀到這,明顯多出好感。
池座就是位于地面的那一層觀眾席,因為處于內場,網絡上搜索到的照片較少,秦絕來之前有些擔心是沒有高度的散座式,這樣萬一前面坐了個高個子,后排的觀眾就可能看不清舞臺全貌。
好在林恩劇場沒有讓她失望,這里的池座和一般影院里的差不多,不影響視覺效果。
繼續向前走,在“海豚”脊背的最高處,劇場空間便徹底騰開,前方無遮無擋。
越過池座,入眼是一片半圓形帶有階梯層層向上的廣場,臺階很寬,可以直接就坐也可以擺放座椅,帶有明顯的古羅馬風格,不難猜出靈感來源于安曼羅馬露天劇場。
“原來是這樣。”
等親眼看到了,秦絕才知道為什么林恩劇場當年要做復合結構。
這是一個很投機取巧的主意,一般的劇院都有池座和樓座之分,樓座多為半圓形,可以理解為二樓以上的座位。看林恩劇場這樣子,明顯是經費或高度不夠在室內額外建設樓座,所以就想借現成的階梯廣場來用。
李鴻接手后也承襲了這個創意,他用一圈木質圍欄圍住了池座,表示這是“場內特等席”,廣場上那些自然就是露天席,價格更加便宜。
秦絕“您在這等一等,我去最遠處看看。”
她說完小跑著踏上了廣場上的階梯,一邊向上走一邊計算著高度,此后又沿著最外圈走了走,心里愈發滿意。
過了一會兒,秦絕跑下來,把重點放在舞臺上。
這時舞臺上已經有了不少人,是喜劇先生的主創班底,雖然已經排練得很純熟,但他們依然要在正式出演之前走一遍完全彩排,這是對演出質量的負責。
因為秦絕是來參觀考察的,李鴻剛才還在猶豫要不要臨時取消高江成女兒他們的彩排,好把地方騰出來讓秦絕查看,不過秦絕表示沒關系,他也就通知他們照常上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