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蕭一怔,一時難以分辨這個“他”指的是聶星梁還是方友文,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好,我轉達給方導。”他回道。
在片場的時候,袁蕭和吳穎等人都會正正經經地稱呼方友文為“方導”,免得外人聽了覺得這個導演很好說話壓不住場。
“要是這個提議被采納,最好我到的時候就能看見工具到位,直接上手更省事。”秦絕多囑咐了一句。
袁蕭點頭“那肯定的。”
兩人結束通話,秦絕又走了一段,抵達瑞德劇院門前。
她提前查到的資料上顯示這家劇院資歷很老,修建的時間比馬約爾劇院還要早,但因為生意一直不冷不熱,百科上都不好意思寫它“很有歷史底蘊”,只提到了“曾經的瑞德劇院有許多歲月遺留下來的痕跡”。
然而這些都是過去式,大約從兩年前開始,瑞德劇院被新的資方接手,從此改頭換面,幾次大整修后明顯變得光鮮時髦,十分符合時下年輕人的審美。
這樣一家昔日沒落的劇院能迅速翻身,甚至在“isca內有哪些知名劇院值得打卡”等旅游推薦榜單上擠進前三,除了場地本身占地面積大、新設備燒錢、各項服務到位以外,還因為它的新持有人花費了很大功夫在營銷上,很好地達成了酒香且巷子淺的效果。
不僅如此,瑞德劇院還是isca內近兩年來最常邀請娛樂明星的劇院,不論是戲劇舞臺劇界頗為知名的演員還是娛樂圈內的二三線明星都來過這里演出。
盡管網上也有人評價它“一個劇院搞得不倫不類”,但不得不說它的商業模式非常成熟,能在短時間內聲名鵲起也很合理。
快馬加鞭趕上消費主義潮流,這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選擇,瑞德學院做得很漂亮。
秦絕把它納入備選項也是因為這一點。他們決賽輪有著“商業”的關鍵詞,而一個很會做生意的劇院能更好地幫助。
別的不說,售賣周邊可不是放地上擺小攤,細究下來還要有專門的場地,專門的銷售人員,以及線下運送產品的員工,負責統籌、及時對周邊售罄的攤位進行緊急調貨的總管等等。
這些觀看音樂劇以外的“外圍服務”對觀眾或者說客人的體驗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如果顧客在享受這些外圍服務的過程中有被嚴重冒犯到或自以為被冒犯到,首先劇院就會流失一批回頭客,其次這些不滿意的客人的差評還會繼續阻礙更多的人前來觀劇,損失進一步擴大。
循環幾次過后,秦絕他們的音樂劇本身也很有可能就這樣落了口碑。
從這方面來考慮,瑞德劇場無疑是個很理想的合作伙伴。
不過凡事都有利弊,秦絕目前比較操心的是劇院方是否插手“指導”和演出場次排得太滿騰不出空隙的問題。
她走進大門,向前臺報上節目組和她本人的名字。
前臺的視線在秦絕身上和身后分別停留了一秒,很好地隱藏住了疑惑,隨即禮貌地點了點頭,叫來另一位工作人員帶秦絕進了接待室。
氣氛不算舒適,彌漫著秦絕似曾相識的虛假繁榮。
“請進。”帶路的工作人員為她擰開把手,將門推開約三分之一,顯然受過良好的訓練。
“謝謝。”秦絕朝這位帶路人點頭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