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絕默然不語。
泱泱龍洲,真要說一個拿得出手的影片都沒有,可能嗎
當然不可能。
遠的不提,就拿去年第73屆金梅獎來說,榮獲最佳影片獎的囚籠、商業氣息較重但不影響質量的歷史電影大明、詞曲編調出眾的音樂電影神宮樂典等,真要以沖“四特九大”獎項為目標,未嘗不能奪得幾項提名。
但這就是龍國影壇的弊病之一自成文化生態圈,萬事先對內,依仗著人口眾多,自產自銷,很少考慮向外拓展與輸出。
就連林彥杏執導、朱子疏編劇,去年入圍了倪樂卜國際電影節的政治電影紅鐘,當時也僅僅只是象征性地遞交了報名申請,主要賽道依然放在國內。
不是沒有人發現這個問題。
然而當龍洲自身的高質量文娛產出都逐漸貧瘠,挽救內部頹勢已是不易的時候,又有誰能騰出心力向外界發展呢
提升文娛指數任重而道遠,絕非一蹴而就。
好在,事態已經有了轉機。
秦絕眼前閃過一張張熟悉的面孔,稚嫩的,慈愛的,堅定的,欣慰的。余光里賀栩還在認真地望著大屏幕,正是他以及那些站在圈內高位的前輩們,從一個綜藝開始,著手培養龍國文化娛樂的未來。
輕輕呼了口氣,秦絕垂眸含笑,不再分心。
銀幕之上,精心剪輯的歷屆總覽紀錄片播放未停,年份越近,內容越詳實,分秒皆是精華,不論是導演、編劇還是演員,只要認真觀摩,都能從中汲取到知識或靈感。
足足放映了一個半小時,畫面正中央的數字才跳動至今年,留下頗具感染力又吊起觀者胃口的結尾。
頒獎大廳內響起掌聲。
音量沒有熱烈到掀翻屋頂的程度,聽上去非常矜持,其中蘊含的敬意卻做不得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