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同她競爭“最佳男主角獎”的共有三人。首先便是和她一樣有著性別困擾的昆汀維斯康蒂。
當然,藍星所有影視相關的獎項里,有關演員的都以所飾演的角色為大前提。換而言之,就算昆汀公開他自認的真實性別,他在復刻電影尋找烏洛達里扮演男主角的這件事也是既定事實,并不影響他提名“海明珠”影帝。
另兩位與秦絕處于相同賽道的分別是格利特布朗和赫爾曼薩維德拉。
前者出演了羅南林德的電影迷霧的呼喚,秦絕在晚宴上跟他有過接觸,兩人關系還不錯;后者則是eu聯邦的老牌男演員,此次攜自編自導自演的懸疑電影血色入圍維納佐拉電影節。
不過,從方才的參賽作品精剪來看,赫爾曼的編劇和導演實力還未夠到提名的門檻,是以今天來到頒獎典禮現場依靠的是影帝提名他的演技的確穩定且出色。
出于對新朋友的尊重和禮貌,以及對作品本身的興趣,秦絕昨天下午去電影院看完了尋找烏洛達和迷霧的呼喚兩部影片。昆汀仿佛美神降世,而格利特給她的感覺則是“就該生活在屏幕里的世界”的那個人,兩人的表現都很出彩,真要論實力秦絕自覺與他們持平。
只不過,跳開表演來看,尋找烏洛達講述的是患有絕癥的畫家無意間在街頭瞥見名為“烏洛達”的美少年,不由得癡迷于他,追隨他也追隨自己心中的“美”,因而來到了維納佐拉這座陌生的城市,最終尋“美”失敗,抱憾離世,留下一副未完成的遺世名畫的故事。
由于是復刻電影,導演并未做出任何改編,這使得昆汀的角色“烏洛達”身上的符號意義非常濃,比起有血有肉的人,更像是“美”的化身。自己飾演的人物形象沒那么飽滿立體,某種意義上固定了昆汀演技的上限,也削弱了他本人在“海明珠”影帝決賽的競爭力。
同理,迷霧的呼喚亦是如此。這部影片秦絕甚至當場重刷了第二遍,導演羅南在電影里采取大量的隱喻、象征手法,利用男女主角及周邊環境鋪開了心靈與自我的對話和詰問,風格荒誕離奇,全片的氛圍感令人拍案叫絕,也因此敘事性很差,初次觀影很容易看得人云里霧里,極快失去耐心。
在其中飾演男主角的格利特與其說是“主人公”,不如說是“心靈環境的一部分”,他時而癲狂,時而絕望,時而卑劣,時而怯懦,他是“人”的內心映射,是情緒的具現化,他為整體服務,很難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物存在。
雖然這樣判斷有些失禮,但秦絕覺得格利特很難憑借這樣一個“沒有推動情節發展”的角色角逐“最佳男主角”獎項假如迷霧的呼喚最終獲得“最佳導演獎”或“最佳影片獎”,她不會感到任何意外,這本就是部作品大于角色的電影,要享受就必須要看它的整個畫面,特別是那些意義極深的中景、遠景和長鏡頭。
如此看來
最大的對手,就是那位老牌演員赫爾曼薩維德拉
0
尋找烏洛達維納佐拉的美夢原型電影為魂斷威尼斯
迷霧的呼喚是原創。僅有梗概或者說主題概念,劇本不會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