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勢磅礴的管弦樂霎時奏響全場,穆思思在潮水似的掌聲里緊隨其后,笑著鼓掌,緊繃到極致的神經終于徹底松懈下來。
也好,也好,人不能多貪,提名足矣。
穆思思邊含著笑邊舒了口氣,她這幾日隨賀栩觀看過霓虹宇宙,這部科幻片不論是劇情架構還是情節安排都極為優秀,既有相當驚艷的創意,又從頭至尾不失底層邏輯,幾乎每個細節發展都有跡可循,環環相扣,“最佳編劇獎”頒給劇作家弗朗西斯劉名副其實。
眼看著弗朗西斯從容上臺領獎并發表獲獎感言,穆思思倏地又騰起難以抑制的緊張。
這次不是為她自己“最佳編劇獎”的下一項,就是“最佳男主角獎”了。
穆思思實在沒忍住,微微轉頭看了看賀栩和秦絕的方向。
視野里的那兩人皆是面含淺笑,一副穩坐釣魚臺的悠然模樣,瞧著一個比一個淡然,真不知該說是演技太好還是定力太強,如此比較下來反倒是自己和旁邊的陸淺山要更沉不住氣些。
這秦絕
穆思思收回視線,大半年前白晝之雨拍攝時的畫面歷歷在目,每一個鏡頭都使人印象深刻,可她回憶來回憶去,眼前最為清晰的卻是那天在保姆車里秦絕低頭看修改后的劇本,沉默良久,指尖將握皺了的a4紙邊緣重新抹平才抬起頭的畫面。
那時秦絕說“賀導,我不會哭。”
后來后來這孩子背著吉他走回了十字路口。
再后來,白晝之雨殺青,成片粗剪后穆思思只看了末尾一眼就禁不住隨著莫森渾然不覺的落淚而落淚。
一個笑容,一句“謝謝”,一場無聲哭泣。
詮釋了莫森深埋心底的良知與善意,也揭示了校園霸凌及其他諸多惡意混合后究竟能釀出怎樣的惡果。
穆思思憶起那日賀栩決定修改結局時說過的話,至今仍覺一陣刺痛。
原作的結局里,田剛在車禍過后率先醒來,被邱雪護著逃離了現場,兩個小人物戰戰兢兢地離開了這座城市,從此過著平庸但相依為命的生活;而莫森則更晚蘇醒,沒有喪失記憶,他渾渾噩噩地從夜晚走至天明,疲憊而恍惚地躺在公園的長椅上,在被警察找到的時候,這個男人正怔怔地望著太陽,故事就在警官有些疑惑的一句“咦你是哭了嗎”中走向尾聲。
給足了留白,只余淡淡的惆悵。
但賀栩改了主意,沒有選用原著小說的結尾,他對穆思思說“我要一個可能性。”
一個假如這一切都不曾發生的可能性。
一個假如莫森在那些命運的節點里并未走向極惡選項的可能性。
因車燈不慎晃過記憶中的衣料顏色而導致車禍,又因車禍的沖擊而失憶,穆思思知道這其實算不得什么高明的處理手法。
是秦絕的演技撐住了它。
所以最終,倘若有人像穆思思一樣被莫森的眼淚誘出了止也止不住的淚水,其實他們為之感動并報以同情的并非“莫森”這個人,而是“他也曾美好過”的那份善良本性,是“他本也能度過美好的一生”的那份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