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手記,聊點原作相關以蘇琪為主
票根jg
謝邀,剛從電影院出來,總的來說白晝之雨是部不錯的作品,但畢竟不是商業電影,不推薦跟風去看。
這電影的一大特點是喜歡看前半段的基本都對后半段心理生理不適,期待后半段的差不多都覺得前面無聊,所以個人的觀點是如果不怕劇透,可以先搜搜影評,免得產生心理落差覺得不值票價。
說點別的,本人以前看過原作,得知將要改編成同名電影的時候還覺得有些親切。不過可惜電影對核心敘事主題進行了調整,我印象比較深刻的蘇琪這個人物的戲份被一再壓縮原著用了一章來單獨敘述她的故事,又用了一章來講蘇琪和曹昊的感情發展,單就這點來看是有些遺憾的。當然,莫森和田剛的塑造非常成功,為了劇情的總體框架,蘇琪等配角出場少也無可厚非,可以理解。
注意以下內容在影片里沒有出現,但個人感覺仍然屬于劇透,請酌情閱讀。
在原作里,蘇琪的家境雖然很優越,原生家庭卻并不美滿。她父母通過相親認識,沒有任何感情基礎,結婚只是因為兩人各方面條件合適,主打的就是一個門當戶對。蘇琪五歲的時候,她母親自覺已經完成了作為一名妻子結婚、生子、養孩子的義務,于是開始濫情出軌,后面更是二話不說和真愛私奔跑路,遠程向丈夫提出離婚。
這件事讓思想傳統的蘇琪父親淪為親戚中的笑柄,顏面盡失,從此留下濃重的心理陰影,且這份陰影在離婚后直接轉嫁到了女兒蘇琪的身上,導致蘇琪自記事起便活在極為壓抑的環境中。
在父親矯枉過正的教育和約束下,蘇琪所有對于美和自由的追求都被遏制。她必須做一個安分守己的女孩,不能注重外表,不能試圖化妝、研究穿搭,不能“招搖在外”,否則就會被大發雷霆的父親罵她和她母親一樣,是個“只會勾引別人的蕩婦”。
在學生時代,蘇琪上的是貴族院校,然而卓越的家境、優秀的成績和與這些并不匹配的外貌形象讓她飽受譏諷嘲笑,個人的自尊和自信心屢受打擊。
畢業后,進入公司工作的蘇琪依然缺乏自信,總是畏畏縮縮的,恨不得把自己的存在感降低再降低,杜絕一切注視的目光。此外,她每每與別人特別是男性保持最大限度的社交距離,不存在任何私人性質的交往。
蘇琪如此努力地抑制自己的天性,只為避免成為父親口中的“不檢點女孩”。
在閱讀原作的時候,我覺得蘇琪和邱雪這兩個姑娘是個對照組。一個是傳統意義上的被壓抑,另一個則是壓抑過頭于是反彈。
還是那句話,可惜蘇琪戲份太少,以上所有的人物背景故事在電影里都只靠“妝造打扮保守土氣”和“商場買衣服的回憶閃現”兩點來體現,刪得太過了,以至于沒看原作的觀眾估計都有點懵逼。
另外讓我遺憾的是蘇琪和她父親的關系性同樣被刪減得基本沒剩什么。蘇父這個人很復雜,他對女兒既有移情的恨,也有切實的愛。
蘇琪是標準的中產階級子女,受教育程度高,生活水平遠超同齡人一大截。她的父親雖然看不慣她那張和母親有幾分相似的臉,時不時就對她進行言語上的批評辱罵,但物質條件上從未苛待她。如此種種,使得蘇琪對父親的觀感非常復雜,既畏懼害怕,又信任依賴。
記得看原作的時候,有一段劇情還蠻感人的。
當時蘇琪和曹昊互生情愫,蘇琪對曹昊吐露心聲,說她擔心父親不同意他們的戀情,而知道岳父大人這關不好過的曹昊沒有任何討好感的技巧,只會十分笨拙地拼命工作,盡全力讓自己早日成為配得上蘇琪的男人。
曹昊的努力都被蘇琪父親看在眼里,他起初非常憤怒,但后來反而主動提攜曹昊,給他升職,交給他重要的工作,漸漸讓他接觸公司核心項目等等。
從蘇父和曹昊私下對談的話里也可以看出,他希望自己的女兒能擁有一個好歸屬,擁有幸福美滿的婚姻,不想看到她重蹈他們那一輩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