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若真是蠢笨,也不會年紀輕輕便成了大理寺寺卿。
所以說,他很聰明,也會察言觀色,以前沒發現,那是沒注意,如今注意了,自然也就有所察覺。
木離眉目流轉,看了看四位,心下暗想,馬上入秋了,皇子爺們就算沒有納妃的意思,他們各自的母妃怕也是不愿意的。
就說安王,不是說要娶那姚大人之女,容妃娘娘估計是想著先占個人缺,至于是正妃還是側妃的名頭,她怕是也沒想好。
果不其然!
次日早朝。
“皇上,幾位皇子爺年紀都不小了,成家立業,自是要先成家才對。”
步首輔站了出來,拱手稟道。
幾位皇子爺面面相覷。
而朝臣們卻整齊劃一的全都附和。
仁宗皇帝真是頭疼,六部官吏都同意,他就是結案而起,怕也無濟于事。
身為皇帝,也不是隨時隨地,可以為所欲為。
他看了一眼眾愛卿,又瞅了一眼幾位皇子。
幾位老皇兄沒來,倚老賣老的老皇叔也沒來,就連九弟也沒來,他忽然覺得,這早朝,竟沒了生趣。
真是羨慕他們,外面的世界何其廣闊,而這皇宮,就像個金絲牢籠,有時候莫名地讓人喘不過起來。
良久,大臣們見皇上不語,又有人站出來,“皇上,既然皇子爺們的婚事提上了日程,那這立太子之位,是不是也該上了議程?”
仁宗皇帝瞅了一眼,這提議的竟是兵部侍郎李大人。
見皇上不語,便有人大了膽子,紛紛諫言。
有人支持厲王,也有人支持睿王。
就連明王也有人支持。
偶爾還有一兩個支持恩王和昱王的。
獨獨沒人提起安王。
仁宗皇帝眼睛瞇了瞇,意欲不明。
這支持厲王的,稟言,厲王乃長子,長幼有序。
這支持睿王的,也不甘落下,睿王乃嫡子,嫡庶有別。
支持明王則是經濟大權在握,民以食為天,用銀子換取吃喝,更顯明理之智。
都這般說了,支持恩王和昱王則更是言詞灼灼,美其名曰,邊境的戍守更加有功,保護國土不被敵國侵犯,才是卓絕之人。
這般一說,有大臣就蹙了眉頭,站出來公開支持戰王爺,要說功勞,似乎戰王爺功勞更大。
瞧瞧,這都說得什么啊,提議立太子,怎么就扯上戰功了呢?
仁宗皇帝無語凝噎,看著他們議論不停,不茍言笑。
哎,皇帝有什么好,不能隨心所欲不說,還要審時度勢。
這么,這般油滑的大臣,又將難題拋給了他。
“立太子是大事,朕會好好考慮。”良久,仁宗皇帝表了態。
大臣們還想反駁,卻被仁宗皇帝擋了回去。
“既然說皇子們納妃之事,愛卿們就多費費心,當然也可以毛遂自薦,朕相信各位愛卿的閨女各個都是好樣的。”仁宗皇帝雖在立太子之事上給予答復,可皇兒們立王妃,他沒意見。
正好,也見識一下,這平日里誰和誰更近。
大臣們愕然,又繞回了皇子爺們娶親的問題。
得,繼續議論吧。
不過,仁宗皇帝卻是一派悠悠然。
優勢瞬時又被他握在手中。
若說狐貍,怕是,仁宗皇帝才是最為狐貍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