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多武學中,無論什么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都需要手的靈活度,才能在一定情況下進行微操。
當然,以暗器為最。
所以說唐玦現在才知道,他師父當初為什么讓他用藥湯泡手。
切脈什么的算不得重要,望聞問切四法,切是排在最后一位的。
從那個時候起,村醫恐怕就已經在為唐玦的以后做準備了。
邊走邊看,雖然說速度慢了一些,但是他也好歹將這本書勉強吃透,大體的領悟了什么意思。
于是他決定開練。
沒有實操的招式,能叫招式嗎?還不如背書呢。
找了一塊空地,春雨出鞘,拿捏在了手中。
想了想,先是面南背北。
當然,這是練法,和打法不一樣,要不然誰和你講究面向哪里。
咳咳,首先,站定。
鄭事特意點出來這里要用混元樁,可惜他不會,只能用鄭事的說法,站了一個八字步。
混元樁只不過是讓他可以更好更快速的進入狀態而已,不重要。
接下來怎么著來著?
向東橫走三步,向前一步走。與此同時,上半身向右轉,看向西方。
同步運行的還有抬手,向上提劍三次,高過頭頂。
速度不宜過快,宛若清風拂面的那種。
這就是第一招——清風三送。
這一招施展起來,用鄭事的說法是飄飄乎,飛仙乎。
清風拂面,殺機不顯,暗奪生機。
且記,要留三分余地,三分生機。
但是唐玦用起來,總感覺自己像是在跳大神。
這不對啊!
翻開書本,一字一句的研究,自己也沒做錯什么啊!
再來一次,站定,東跨三步,連轉前行一步。
與此同時,轉腰,出劍,一板一眼,就如同教科書一般。
說起來他就挺自豪的。
穿越來,他的師父和義父就教他手穩。
師父拿一個小人,只有三寸高,密密麻麻布滿了穴道。
幾百個穴道布滿了小人的周身。
三十根銀針,必須在十二息之內全部插進去,一絲都不能偏差。
義父就更過分了。
一塊鐵錠,上面畫一個圓圈,一個方頭的錘子。
砸,砸到最后,那個圓圈必須整個的凹下去,其余地方不能有任何痕跡。
方頭砸圓圈,還行。
這幾年下來,別的不多說,哪怕是得了帕金森,讓他穩住還是能馬上就穩住的。
看一眼書,再看一下自己的動作沒毛病啊!
難道說,還是不熟練?
那就多來幾遍!
一遍接一遍的來,他都感覺自己的腰都快要斷了,嚴重缺少潤滑油,動一下就要發出響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