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靜姝吩咐侍衛把在路上買的饅頭拿出來后,破廟里就陸續有孩子出來了,但卻都只是遠遠的站著,沒人靠近。
竇靜姝見狀,知道這些孩子是害怕,就讓核桃下馬車,給那些孩子發饅頭。核桃下去后,就拿著饅頭給離自己最近的孩子塞了一個。其他孩子看到后,頓時都涌了過來,而且破廟里面又有不少孩子跑了出來,看到這里面有這么多的孤兒,竇靜姝覺得十分奇怪。
雖說在這亂世之中,孤兒肯定不會少。但在古代,大家的宗族觀念是很強的,像竇靜姝跟竇氏的血緣關系都有多遠了,但竇靜姝來投奔,竇氏都會把竇靜姝留下。普通百姓尤其是在鄉下,大部分事情族里都能做主。同樣的,要是族里出現孤兒的話,要是這孩子還有叔伯,族里會讓叔伯撫養,就算沒有叔伯,族里也會幫忙養大。
更何況這還是在長安城內,長安作為歷經了不少朝代的古都,算得上這個時代最繁華的城市之一。長安城內的百姓,日子不說過得有多好,但不至于連一個孩子都養不活,會讓這么多的孩子流落街頭。
竇靜姝出門時,其實也只是想試試看,本沒抱著多大的希望。畢竟自己是想找一些年齡不大的孩子,而小孩子自己獨自在外能活下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時聽到這邊有小孩子,靠人接濟過活的時候,竇靜姝沒多想,以為只有幾個孩子,還以為是自己的運氣好,心想事成。
但現在這一群孩子都有百來個了,年齡又都不大,最大的也才十來歲。這么一大群小孩子聚集在一起,竇靜姝想著自己以前看過的新聞報道,有些不法分子利用人們對小孩子的同情心,特地弄一群孩子來乞討的事情。
竇靜姝這樣想著,就坐不住了。于是便下了馬車,走了過去,隨手拉過一個女孩子問道:“你是怎么到這里的,家里還有人其他人不?”
聽到這孩子的回答,竇靜姝十分生氣,這孩子的身世跟竇靜姝的身世差不多。因為她母親只有她一個孩子,沒有兒子,在她父親病故后,她大伯就占了她家的房子,并且把她們母女趕了出來,族里也沒人幫她們母女說話。從此她們母女就流落在外了,沒過多久她母親受不了打擊也去世了,就留下了他一個人。
她是在外面流浪的時候,被這里的領頭人小滿帶回來的。竇靜姝后面又問了幾個孩子,都是成為孤兒后,被小滿帶回來的。
聽到這兒,竇靜姝便決定直接找小滿,要是這個叫小滿的孩子真是這里的領頭人,而不是被人推出來的傀儡,這孩子能帶領這么多小孩子活下來,肯定不是一個簡單的。要是能把她收在手下,為自己所用,以后自己要辦什么事情也不會再出現無人可用的情況。
等竇靜姝見到小滿時,便不在懷疑小滿沒有這個本事了。小滿雖然只有十來歲,還是一個小姑娘,但卻顯得比身邊的其他人顯得更成熟穩重。盡管這些孩子年齡都差不多,也都經歷了不少苦難,但這一群孩子站在一起這個叫小滿的姑娘還是顯得鶴立雞群,能讓人一眼看出來是領頭人。
既然這小滿不是普通的孩子,竇靜姝也就沒有拐彎抹角,直接給她說了自己的打算。自己準備培養她,作為交換,她也需要為自己做一些事情就行了。
讓竇靜姝感到意外的是,小滿沒同意。不過竇靜姝到也沒生氣,畢竟人才都是有脾氣的,也不容易得到的,便詢問她有什么要求,可以商量。
小滿并沒有直接說自己的要求,反而說起了自己的身世。要說這小滿的身世也十分可憐,這小滿本來生活還算幸福,家中是做小生意的并不算窮,而父母對她雖然沒有對哥哥那樣好,但也沒有虧待過她。沒成想到母親一朝沒了,父親另娶后,日子就不好過了,正所謂有了后娘就有后爹。這后娘不是一個好的,看前頭那個留下的孩子不順眼,經常找茬。后娘要是找茬欺負她哥哥,她爹還會護著,欺負她就沒人管。時間久了,后娘連理由都不用找了,一不順心就打罵她,小滿有一天實在受不了了,就跑了出來,一路流浪到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