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靜姝在善堂待了一會后,看著孩子們的笑臉,突然覺得自己也不算白來這個時代一遭,幫過一些人,在這個時代也留下了一些印記,心情好一點后便離開了。
今天本來就是出來散心的,竇靜姝離開善堂后,也不急著回去,帶著侍衛在街上逛了起來。
一直逛到了午膳時分,便直接找了一家看起來不錯的酒樓進去。竇靜姝進去后發現酒樓的說書先生正在講自己寫的那本連載小說,便沒有要包廂,直接在一樓大廳里面找了一個僻靜的地方坐下了。
自從報社步入正軌后,其他人也熟悉報社的運作流程后,竇靜姝就對報社的事放手了,就只還寫著那本連載小說。
這次剛好碰上說書先生就在講這個,便想在外面聽聽大家的評論。現在報紙上已經刊登到順治時期末年了,臺上講的也是這段。
‘這董鄂妃去了后,順治帝十分傷心,不僅輟朝五日,還追封了董鄂氏為皇后。并且沒過多久,順治帝想著昔日和董鄂氏之間的恩愛過往,對一切都提不起興趣了,心灰意冷之下執意要削發為僧。’
說書先生說道這里,便停頓了一下,喝了一口茶后,才接著說道,
‘本回完,預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再說’
說完后,便收拾東西,從容從臺上離開。
這故事都講了好幾年了,聽眾也都知道了是連載,后面的內容還沒有出來,因而雖然都十分好奇后面的內容,聞言到也不為難說書先生。自己三三兩兩的討論了起來,猜測順治帝最后究竟出沒出家。
這本小說的內容,雖然是按照清朝的事來寫的,但竇靜姝本人的歷史并不是很好。因此里面的內容結合了竇靜姝知道的各個電視劇以及小說之類的,是個大雜燴。
并且因為竇靜姝以前看的都是一些兒女情長的情節,這小說已經發表了的內容寫后宮風云比起前朝斗爭來說更多一些,滿足了人們對皇家生活的好奇心。
自古以來,普通百姓對達官貴族的生活充滿了好奇心,有著無限的遐想,原因很復雜,不好探究。
不過因為這書是按照真正的清王朝發生的事來寫的,內容十分真實。雖然和現在的皇家貴族的生活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但普通百姓也不知道現在的達官貴人的生活究竟是怎樣的,因此大家對這本書十分追捧。
雖然這本小說紅了以后,市面上也出了不少跟風的小說,但這本書的地位還是不可撼動。
還有不少人想自己收集全一套,而前面幾期本來就印的少,買的人就更少了,市面上流通的并不多。因此前面幾期,還在市面上流通的,價錢已經居高不下了。
聽到酒樓里面的人談論著內容,猜測后續的發展,以及長安報上的其他內容,竇靜姝的心情忽然平靜了下來。
事在人為,凡事都有解決的辦法,用過午膳后,竇靜姝便回去了。
時間很快便到了十月,朝廷上關于李世民的封賞也下來了。朝廷給李世民重新創了一個官位,李世民被封為天策上將,位在王公之上,食邑增至三萬戶。
并且李淵又特許了天策府自置屬官,李世民因此又開設了文學館,收攬文人。文學館里的文人和原來秦王府的武將相結合,儼然已經形成了一個小的政府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