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李建成這話,竇靜姝知道現在情況緊急,不是詳細了解來龍去脈的時候,便也不再問東問西,免得耽擱了時間。
但讓竇靜姝就這么離開,卻也放不下這個心。于是竇靜姝便對李建成說道:“表哥,現在時間緊,你就別管我了,繼續議事吧。”
竇靜姝坐在旁邊聽了一會,也弄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
慶州都督楊文干,原本是李建成身邊的侍衛,所以就算后來去了慶州后,和李建成之間的來往也十分緊密,算的上是鐵桿的太子黨,也是東宮的重要軍事力量。
而東宮一系的人馬一直都十分憂心秦王一系在軍隊中的實力。剛好這次李淵去仁智宮避暑,還帶走了秦王李世民和齊王李元吉,京城里就只有李建成一家獨大,便想給楊文干送一批鎧甲過去,以便加強自己這方的軍中實力。
沒成想到,東宮派去運送鎧甲的兩個領頭人,卻在半路上向官府舉報,說太子李建成要聯合楊文干造反。
東宮的人雖然知道是誣告,但外人不知道,況且眼下舉報人是東宮的人,也有鎧甲,算的上人證、物證俱全。
雖然李建成的本意并不是造反,但這卻不好解釋清楚,而且私自運送鎧甲,本就不符合規矩。
現在李淵既然聽到李建成要造反的消息后,就立馬以其他理由召李建成去仁智宮,顯然也是信了李建成要造反的事。
李建成眼下的處境很被動,因為李建成手底下的人被別人收買了,現在已經失了先機。
眼下李建成就別無選擇,要不然趁著現在長安城里只有自己在,而且自己現在手里還有兵權,就此一搏,干脆直接造反。
要不然就孤身去見李淵,請罪說明原委,畢竟私自運送鎧甲,雖然做的也不對,但只要不是真要造反,還是有挽回的余地。
兩種方法各有長短,都有不小的風險,不好說誰優誰劣。而且同時還要考慮到設下這個局的人,準沒準備后手,后手是什么之類的。
一時之間場面僵持住了,東宮屬官在這個問題上爭論不休,誰也不能說服誰。畢竟這兩個方法其實都不算好,但卻也沒有別的辦法可想。
看到一眾下屬爭論了半天都沒有什么新的方法提出來,最后李建成就讓屬官謀臣都退了下去,決定自己一個人考慮一下究竟采用哪個方法。
竇靜姝待在一旁陪著李建成,腦子里各種念頭都有,思緒一片混亂,不知道眼下這局面應該怎么破局。
不知道過了多久,竇靜姝聽到李建成問道:“靜姝,你覺得我應該怎么選?”
竇靜姝只覺得眼前一片茫然,心亂如麻。過了好一會才反應過來李建成在問自己的意見,忙說道:“表哥,你自己做決定就好,不管最后結果怎么樣我都能接受。”
李建成最后決定還是去見李淵。李建成想著要是自己原本有造反的準備,那肯定就趁勢造反了。
但這根本是誣告,自己事先沒有準備,對方卻留有后手,倉促之下舉兵造反,壓根就沒有什么勝算。
而去見李淵,雖然也有風險,要是父皇不相信自己的解釋,連反抗的機會都沒有了。但卻還是有一線生機,至少只要沒有真起兵,性命應該能保住。就算自己的性命保不住,竇靜姝母子也不會有性命之憂,要是真起兵了,就不一定了。
竇靜姝目送李建成離開東宮,心里十分擔憂。一夜未睡,一直在等著事情的處理結果。
另外一邊,李建成隨著李淵派來的人一路疾馳,趕往仁智宮。
見到李淵后,李建成立即下跪磕頭請罪,并說明事情的原委。
李淵本是盛怒難消,但看著眼前跪著的長子,看著這個自己一向寵愛有加的孩子頭都磕破了,心又軟了。
覺得太子可能真是被冤枉的。便下令先將李建成關押起來,同時派人去召楊文干來仁智宮,準備讓太子和楊文干當場對峙,好查明事情的原委。
第二天,竇靜姝得到消息,知道李建成只是被關押了。等到楊文干的回話后,再決定怎么處理后,心里松了一口氣。
竇靜姝想著派去送鎧甲的人,雖然也是東宮的人,但在東宮的一干人等中并不起眼,所以能被別人收買,誣陷東宮太子。
而楊文干卻是李建成實打實的心腹,總不可能也會被人收買,也來陷害李建成吧。
因此竇靜姝雖然還是擔心李建成。但卻也覺得等楊文干去了仁智宮,說清楚這事后,李建成雖然免不了因為私自運送鎧甲,要受到責罰,但肯定能把造反的罪名洗刷掉。
而私自運送軍械,對一般人來說雖然也是抄家殺頭的大罪。但李建成本就是太子,現在又還在監國,有調配軍事物質的權利。雖然因為是私自給了心腹,違反了制度,但也不算特別嚴重。
直到傳來了楊文干舉兵造反的消息,情況直轉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