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時女眷的封地,卻只是封地稅收屬于她,她自己對封地并沒有管理權。并且封地的擁有者去世后,封地就會重新回到朝廷,并不能傳給后代。因此女眷的封地,時常多被稱做湯沐邑。
更何況堂邑翁主了解自己的母親,知道母親不會甘心自己只做一個封國的王后,會想辦法讓自己成為這大漢王朝的皇后的。
堂邑翁主進去后,看到侍立在館陶長公主身邊的青年,心情一下子就不好了,臉色沉了下來,說道:
“我和母親有要事要說,閑雜人等退下。”
屋內除了長公主身邊的青年,并沒有其他下人在。青年也知道堂邑翁主指的是自己,不過既沒有因此生氣,也沒有聽話的退出去,只是看著館陶長公主,看長公主怎么吩咐。
館陶長公主見狀,很無奈。知道自己這個女兒一向不待見董郎,而自己剛好又有正事要給阿嬌說,便只能對青年說道:“董郎,你先下去吧。”
這青年就是館陶長公主的面首董偃,董偃出身貧寒。原本是和母親以賣珠為生的,后來十三歲的時候,遇上了館陶長公主,從此改變了命運。
因為董偃時常和母親經常出入館陶長公主府,長公主經常聽身邊的侍從夸董偃長相俊美,好奇之下便召見了董偃母子。
見過董偃后,館陶長公主就把他留在了公主府。并且派人教他讀書習字,又讓他學習相馬、射箭等貴族子弟需要學習的技能。
等董偃十八歲及冠時,就是一副名門貴公子的模樣了,絲毫看不出出身貧寒了。
本來堂邑翁主也沒有把這事放在心上,就像時下不少貴婦無聊,也會金尊玉貴的養著一些貓貓狗狗,雖然長公主養的是人,但在堂邑翁主心目中地位是一樣的,誰會跟貓狗計較。
但沒成想到館陶長公主和董偃相處久了,產生了感情,兩人在館陶公主府像夫妻一樣生活了。
從此以后,堂邑翁主就不待見董偃了。但堂邑翁主也是因為母親才有如今的身份地位,要不是是館陶長公主之女,只以父系論的話,在長安城的身份根本就提不起來。
雖然堂邑翁主的生父陳午也有爵位,并且是開國功臣陳嬰之后。但陳嬰本人在開國功臣中的排名就很靠后,陳午就更沒有什么拿的出手的功勞了。
因此堂邑翁主不敢惹母親生氣,雖然想替生父出頭,卻也只能發發脾氣,并不敢真的對董偃做什么。
這次看母親站在自己這一邊,真的讓董偃退下去了,一下子就又高興起來了。
館陶長公主看著自家女兒喜形于色的樣子,招呼她來自己身邊坐下,一邊輕輕撫摸著她的頭頂,一邊開口道:
“阿嬌啊,我給你說了多少次了,上位者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喜惡。”
堂邑翁主聽到母親的話,頓時不敢再笑,忙控制表情,回道:“多謝母親的教導,是我失態了。”
長公主看女兒已經受教了,便揭過這事,跟她說起了正事:
“你外祖母過幾天要在長樂宮擺宴,這是你定親以后,第一次進宮,要好好準備。你以前對太后天子來說是外孫女、外甥女,縱然有什么差錯,看著我的面子上也不會與你計較。但你以后就是皇家媳婦了,對你的要求就會嚴格了。”
堂邑翁主便回道:“母親,你就放心吧,我什么時候出過差錯。”
突然想到竇靜姝,便又開口問道:“就我們兩人去嗎,帶不帶姝妹?”